我有个初中同学,打小不爱学习,上课时总扮周润发在嘴上叼根牙签。初中毕业他上了职高,我们就再也没见过。前些日子,我忽然接到来电,原来他到了北京,约我吃饭。这个初中数学永远考不及格的家伙,现在居然是一家银行某分行的公司业务部老总。
他坐在包间里,在强烈要求我介绍女明星未遂后,豪爽拍案大叫:“那就聊童年!”但其实聊的是成功史。印象很深的是他告诉我他搞定客户的秘诀:“别一上来就跟人要存款。先做朋友,吃饭。知道他喜欢打球,我就去香港买套好球杆。遇到女的,送包包和化y品一定不会被拒。他们问我,你想要什么?我说什么都不要,就是感觉对,就想和你做朋友!最多一年,他就会自己跟我说:‘我们公司的户开到你那儿去吧?’”他最后总结:“跟数学有什么关系?我这辈子没做出过一道证明题,但我觉得,无论做什么,最终就是做人。”
我不得不苟同这哥们儿的看法,在我国娱乐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和他一样深谙成功之道的成功人士比比皆是。
有位导演,人称“导演界的范冰冰”,形容其交际手段之强大。无论第五代还是第六代,无论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常常都需要他出面捧场。他总能在这些场合说得体的话,有时是笑话,有时是动情的话,有时是针对时局的话。他偶尔和重量级的人物在媒体上隔空对骂,也常在对骂后握手言和。这位导演无论电影拍得怎样,总有极好的媒体曝光率。有一次,一家媒体发了这位导演的负面稿,导演震怒之下连骂好几句仍不解恨,愤而给发稿编辑打电话。大家好奇这位编辑如何顶雷,没想到编辑不解地反问:“什么雷?他很客气啊,只说要约我出来吃饭,认识认识,交个朋友。一个字没提稿件。”
《手机》上映那年,名记者何东与冯小刚反目成仇。阔别6年后,《唐山大地震》上映,何东给冯小刚助手打电话,要采访冯导。二人见面的瞬间让所有想看热闹的八卦人士好奇心十足。目击者称,冯老师进到直播间,看见何东没有一丝尴尬,旧友重逢般喊了声京味十足的“何爷”,何东也一脸的久别重逢,悔不当初。二人就势拥抱,一抱泯恩仇,就像昨天还在一起喝过酒的哥们儿。
他们都是草根眼中的成功人士。成功人士的特点是,从不把时间用于较劲和撕扯,只会高效率地把一切推向愉悦、和解、结盟。因为他们的眼光,投向的是远处的最终胜利。他们深知,眼前这点儿小得失不算啥。懂得取舍,要忍短痛。他们总是暗自咽下苦水,虽偶尔抱怨,但绝不走回头路。因为他们早就知道—要名利,要成功,付出点儿尊严或别的什么,是应该的。
我甚至自作多情地猜测,也许他们的心,比你我都更敏感,正因如此,才那么明白什么叫审时度势,才能将所有的这些修炼为世人眼中的“宽容”,将自己变成最懂生存法则的进化者。再酸一点儿,甚至可以说,他们是被世道人心给逼成人精的。
我的深谙做人之道的初中同学,已经开始培养两岁的儿子每次吃完饭后主动埋单—听到这里,我老怀大慰—今儿肯定不用我埋单。同时我也对自己感到深深的失望:你看你,注定成不了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