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我到底适不适合创业?我要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的团队具备最基本的资金投入和能力结构吗?如果这些基本问题上不能解决,创业之路何能走远?“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马云如是说。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下午我在网上遇到我妹妹。她跟我说,她和同学看中了学校附近的一间书吧,打算花十几万合伙把它承包下来,开始开店创业,问我支不支持。老实说,刚知道时我的心里真的很懵,因为我从来没想过,她会问我这样的问题。
经过考虑后,我还是劝她放弃了这个打算。这并不是因为我觉得她不适合创业。事实上,我觉得她以后很可能会去做经营,从而获得比工作更多的收入和更大的乐趣,但决不是现在。我之所以认为现在不是创业的时机,主要是因为她们的团队还远远没有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且不说城管、工商、财务、物流、销售各种非常现实的因素铺天盖地,绝对不是三个刚刚本科毕业的女孩子所能够应付的。最关键的是她们还缺乏心理上的素质。
有些事,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
大学时我们系的女生曾经有过类似的想法,她们开过精品屋也开过咖啡店,但后来由于各种压力和不成熟的想法,无疾而终。
当然,我的长辈刚参加工作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同事合开了公司,但是公司一直没有核心竞争力,收入不稳定,最终也只是曲终人散。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尽管现在看来是小打小闹,但已经是在创业了。刚开始热情如火,雄心万丈,但是热情过后的那段看不到结果的日子却是极其痛苦的。要知道这绝不像你在台上放个PPT,搞个商业计划大赛演讲那般“运筹帷幄,光鲜亮丽”。当无数的时间,无数的精力砸下去后,却始终看不到一丝现实的回报时,对于一个没什么心路成长的团队来说,只要有一个人动摇了,负面情绪就会像瘟疫般迅速扩散,直至把整个团队摧垮。浪费精力是次要的,挫败感也是次要的,还失去了朋友,每每想起都会有所惋惜。
马云曾经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如果心理不够坚强,亦或仍有退路,就极有可能在创业艰难时期选择放弃——这就是我妹妹他们面临的情况,和我们一样,不仅心理不够成熟,而且他们都有退路,而且还是不错的退路。
我承认她们确实有着成功的可能性,甚至“路上的辛酸”和“心灵的困境”也会化作成长的养料。但是在失败的可能远大于成功的概率时,相信谁也不会看着自己关心的人去承担这样的风险,更何况是面对一个不甚宝贵的机会?
我一直觉得,近期学校和社会一味鼓吹大学生创业很不正常,是一种逃避就业落实责任的行为。我深信,创业是发自内心和现实需要的一种人生规划道路,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做的,靠宣传煽动和不切实际的模拟赛事也绝不会引导更多的成功。许多大学生根本还不具备创业的素质,就被甩上三五千赶往战场。而那些已经有所积累的人都未尝轻易涉足的领域,凭什么指望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能够做得更快更好?
回到我自己,进入大四时,曾经有朋友问我毕业后有没有一起创业的想法。这次,我很果断地拒绝。也许相比两年前,我是有了更好的心理素质,也对一些可能会出现的“真空期”有所准备,但我自知阅历,能力和心理还远远达不到自信的水平。
我并不是惧怕失败,但花一些时间把事情想明白是值得的:我是谁?我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我到底适不适合创业?我要在团队中能扮演什么角色?哪些领域是我们的团队可能持续做好的?我们的团队具备最基本的资金投入和能力结构吗?如果在这些基本的问题上都找不到答案,我不相信创业的道路能够走远。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中国正在慢慢变得可以按照规矩办事,这更需要我们积蓄足够的力量和勇气,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如果,经过两年的工作时光,通过这些思考,让我更加清楚的想去创业了,那么我真的会去创业。
想起来,每每听到《赢在中国》的主题曲,都有一股热情从心底升腾。它激发我们的使命感,鼓励我们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让我们更加迫切想要有所作为,不枉来人世走一遭。的确,我们应该坚信我们想的事,我们能做的事,我们更要为这些积极地去准备,哪怕要花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是值得的。因为,创业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豪情激荡之后,更要在行动前好好想清楚——赢在何时,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