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小心痛苦成瘾

  习惯于做失败者,或者一定要做成功者,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对痛苦成瘾”,以此处罚自己重复感受痛苦的体验。
  
  牙痛过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那颗松动的牙齿,如果你不去碰它,它是不会痛的。但是,你却会不断碰它,用舌头顶,感受它的疼痛,是这颗痛牙脱落之前你会反复做的事情。这种重复制造痛苦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对痛苦成瘾”。
  
  疼痛是一种记忆,而一切记忆都会寻求再表达。人们从外界获得刺激,会在大脑里留下物质的痕迹,这些痕迹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就促使人寻求相应的重复刺激。很多人的生活,可以说是由痛苦串联而成的,这些人是把痛苦当成自己独特的享乐方式。所谓痛并快乐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越是幼年时经受的痛苦,越容易在将来的日子里被重复。因为这些痛苦会渗透在一个人的人格层面,在不容易被探测的深度潜藏着,持续而坚韧地寻找表达的机会。这种表达往往会给一个人所有方面打下痛苦的烙印:他的许多看法是令自己和他人都难受的看法,他的情绪大多处在低谷或者不和谐的亢奋中,而他的行为也不断地在伤害身心健康。
  
  重复痛苦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弄得很糟糕,比如不断重复失败的学业、友谊、爱情、婚姻和事业。当这种倾向走向极端时,可以表现为直接攻击他人和社会秩序,以引发社会和法律的惩罚,从而达到重复痛苦的目的。
  
  社会对有这类重复痛苦的人是不接纳的。对于失败者,会给其很多的蔑视。对于犯罪者,会给他们应有的惩罚。从心理学上讲,蔑视和惩罚是他们希望获得的东西,是他们“痛苦瘾”的解瘾药。
  
  重复痛苦的另一种倾向是,用社会许可的甚至赞美的方式来虐待自己,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拼命工作。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中青年学者或企业家英年早逝的消息,通过他们的背景资料我们知道,他们实在是工作太勤奋了。媒体对这样的情况都只有一个态度,就是赞美。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态度,抛开社会效果不谈,对个体来说,不管是死于工作还是死于吸毒,都是生命的终结。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任何人都不必用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他人好。
  
  虽然成瘾状态很难改变,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改变。要改变“对痛苦成瘾”的状态,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幸福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来自生活的一切方面。不过,自然的生活状态对一些“瘾”太大的人的影响力是不够的,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看心理医生。
  
  事实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对痛苦成瘾”的倾向。而且,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习惯于给自己制造失败和痛苦,就可以有更多的成功与幸福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人都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对于“成瘾”,精神分析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强迫性重复”。幼年经历了或痛苦或快乐的深刻体验后,会不自觉地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种重复发生在潜意识里,不被当事人所觉察,但容易体现在关系中。所以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个人不断地掉入同一个陷阱,忍不住困惑唏嘘。
  
  痛苦固然容易让人沉溺,但一定要记得,处在低谷或不和谐的亢奋中,必然会不断自毁。想积极而阳光地生活,就必须先克服自己,不要贪恋生命消极的模式。(曾奇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副组长)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小心痛苦成瘾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