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豁达,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常年大张着嘴笑哈哈的弥勒佛,想起了后人为他的豁达作的总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在暗示我们:要想笑口常开,就得凡事看开一些。
天底下真有这样一些人:世事纷繁,熙熙攘攘,而透彻地洞察着人生事理的他们,竟能宠辱不惊,安贫乐道,达到一种令人心仪的境界。
我曾读过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自撰的《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虽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日陋。身与名,一齐臭。”寥寥72个字,把他的身世、成就、家庭状况乃至音容笑貌,都作了自我评价。这评价决不是虚伪的客套和自我贬抑,而是对世事和自身的一种透彻的认识和省悟,一种难得的豁达和乐天知命。一代宗师淡泊名利,忘怀得失,自寻其乐之情,令人景仰。
古人中也不乏如此潇洒之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就是一位让人颇为叹服的乐天派。此公文才出众,聪明绝世,可偏偏命运不济,一肚子不合时宜,所以不断遭贬被谪。面对坎坷仕途,苏东坡恪守自己的人生信条,保持着内心的尊严,以乐观态度对待人生。一次,有位朋友向他讨要处世妙方。他回答:“吾闻战国时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什么方子呢?“其药四昧而已: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早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苏东坡称这种生活方式是“善处穷者矣”,但人们不难从中窥见一种自尊自强的人格力量,一种博大胸襟的智者面对世俗纷争时的惬意轻松感。
遗憾的是,在我们周围,这种豁达的人已日渐稀少了。
一些信奉“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来利往”的人,凡遇到与个人名声、待遇等有关系的事情,总要争得无止无休,长时间心理失却平衡。你说他们怎样豁达?诸如一起参加工作,他是正处级,我怎么才是个科级?同样学习成绩好,为什么他能被评为“三好学生”,而我不能?有些人甚至连自己的孩子考不上重点中学,也觉得是生活对自己不公,好像有人故意跟他作对似的。其实,这些人大可不必为眼前的一点不如意而烦恼。
人生追求的并非只有名和利。即使没有发财,没有升迁,也不必耿耿于怀。与其钻在小心眼的牛角尖里作茧自缚,还不如豁达一些,放开手脚,全力追求自己真正的“理想”。
正所谓:“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人生快乐的事很多,何必非得为眼前的一点暂时利益而烦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