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有夫妻相”,这大概是夫妻在一起时常听到的一种恭维。虽然人们高低胖瘦各不相同,但这依旧是一种让听者窃喜三秒的设定。更奇妙的是,这种结论,还有不少科学依据。
生理和心理都愈发相似
俗话说,养移气,居移体。一对夫妇如果长期同居共养,慢慢地会在体貌气质上变得越来越像,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扎荣茨在20世纪80年代最早做过关于“夫妻相”的研究。他分析了多对新婚夫妻及其结婚25年后的照片,结果发现,婚姻生活越是愉快的夫妻,其长相会越来越相像。他当时分析称,当两个人朝夕相处时,会相互模仿面部表情。如果一方笑口常开,另一方的嘴角也可能出现笑纹。
长期相濡以沫的夫妻拥有共同生活方式,所以体重、用餐质量、睡眠长度甚至表情及皱纹都会有相似之处,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起待的时间长了,不仅外貌会相似,甚至连一些生理指标也会接近。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沙龙·梅希亚博士发表的研究结果指出,相处数十年的夫妻,在肾脏功能、胆固醇指数及握力测试结果上,都有惊人的相似度。
梅希亚认为,一起变老是情侣或夫妻会共同经历的过程。他们生活在相同环境中,一起对这样的环境进行评估,一同做出决定。通过这样的过程,两人在生理及心理上都会愈发相似。
长得相似的人容易被“配对”
有趣的是,结婚超过50年的夫妻,其相似度并不一定超过结婚不满20年的夫妻。梅希亚推测,这可能与结婚时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两人是在20多岁时结婚,通过长时间的相处可以互相影响生活习惯,但40多岁才新婚者则已经建立起特定的生活模式,彼此适应和改变的幅度就会变得有限。
结婚后的夫妻在一起生活,双方的生活习惯也慢慢地被对方所了解,然后就会有着相同的环境和作息习惯,久而久之,双方的身体以及生活轨迹也很容易一样,这是人们出现“夫妻相”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也并非一方长得越来越像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受到共同营造的小环境影响,向中间趋同。
夫妻会出现“夫妻相”,而长得神似的人,也更容易被认为是一对夫妻。
一篇研究报告显示,人们会在潜意识里给长得相似的人“配对”,认为他们就是夫妻。这项研究共招募了22名参与者,男女各11人。在研究中,这22人必须对160对夫妇的外貌、性格和年龄做出评价。他们先分别看了一些男人和女人的照片,但此时并不知道照片中的人哪些是夫妻。但在评价时,他们却一致地把长相和性格相似的男女认定为夫妻。
以自身为模板寻找配偶
当陌生男女第一次见面时,人们总是乐于找出共同的话题,才能继续愉快地聊天。如果在聊天过程中意外发现两人竟喜欢同一部电影,或去过同一个旅游目的地,那么很可能有不期而遇的怦然心动感。
是的,多数人都喜欢选择和自己相似的人成为情侣。在生活中,有着同样的兴趣和性格的人们,容易产生相互的吸引力。既然一开始大家都在默默以自己为模板寻找伴侣,那么之后两人出现一些共同点,也是水到渠成。
梅希亚说,人们在寻找伴侣时,会倾向选择与自己相同种族、教育程度和年纪相当或是拥有类似经验的对象。
临床心理学博士米克希拉·哈姆巴德进一步推进了类似研究,他与同事研究了明尼苏达州双胞胎与家庭研究中心提供的1296对已婚夫妇的相关数据。结果发现,夫妻长相的相似程度的确高于常人,但这并不是婚后形成的,而是因为婚前,人们在择偶时大多倾向选择体貌特征与自己相似的异性。此外,加拿大心理学家琼斯·麦凯恩通过实验发现,人类天生容易对相像的人产生信赖。比如,人们在可选择座位的公共场合常常倾向于坐在与自己相貌、打扮类似的人附近。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根据外观上的相似程度来评价内在的遗传相似性,所以人们下意识地会被和自己长相相似的人吸引。和基因与自己相似的人婚配,可以保证自己的基因可靠地保存下来,并传递给后代。研究也发现,人们在选择朋友或恋爱对象时,遗传基因的相似性在选择标准中占有三分之一的权重。人们通常会下意识地认为,和与自己基因特征相似的人相处会更融洽。
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男女会表现出另一个倾向,即寻找与自己不同的人。
为求证“夫妻相”是否在人类中存在,德国特里尔大学心理学家约翰娜·赖斯·海涅曼与同事招募了50个男性志愿者,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志愿者将右手在冰水中浸泡3分钟,这会对他们造成一种压力,但对身体无害。另一组不浸泡冰水。之后,每位志愿者得到一组女性的照片,其中一些照片已被偷偷处理过:女性的脸已被软件修改得与志愿者的脸相似。研究结果同赖斯·海涅曼预测的一样,没有压力的志愿者更多地对被修改过的照片吸引;而接受了“冰水压力”的志愿者,更喜欢与自己不相似的原始照片。
研究者表示,一般来说,男性潜意识里认为与自己相似的配偶是将来培养后代的可靠伴侣,但在生存保障不足时,为了得到尽可能多的孩子,他们会扩大择偶范围,选择与自己不相似的伴侣。
变色龙效应
基因相似是夫妻相产生的先天条件,而双方长期在生活中相互学习和模仿,则是夫妻相的后天条件。
许多结婚前并不特别相似的夫妻,在经过10年以上感情十分融洽的生活后,居然变得相似,并以脸部最为突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们经常无意识地去模仿其他人的姿势。这种彼此模仿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变色龙效应”,其实也就是指人们很容易去模仿别人,越是亲密的人越容易模仿。
在成长过程中,人们也是在不断模仿学习的,孩子模仿父母、老师、同学等,而成人会去模仿配偶。
哈姆巴德发现,夫妻相似不仅表现在外貌上,脾气和动作特征更容易相互影响和传染,例如一方说话时爱做手势,另一方也会出现类似的特征。
(在线阅读空间小编为您推荐,阅读意林、故事汇、青年文摘等就上在线阅读空间64ba.com)
不^,看上去有“夫妻相”的不一定是好的夫妻。夫妻相处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果仅凭“夫妻相”就做出判断,那么就陷入了以貌取人的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