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初三# 导语】学习不光要有不怕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还有有勤奋的努力,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即使我们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只要有心想要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笨鸟先飞,所谓”勤能补拙“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们都是经过秦风的努力,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变成天才,而是要点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寻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奋斗。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供大家查阅。

  

【篇一】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第1课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

  斗笠lì襁褓qiǎngbǎo

  [点拨:“滞”不要误读为“dà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2)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3)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4)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可是,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2、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星星变奏曲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朦胧ménglóng覆fù盖冻僵jiāng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2)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

  2、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

  第4课外国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ī)栖息(xuān)喧响沉(jì)寂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2)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蛔在草茸茸的山上呜叫。

  2、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2、《夜》的作者是叶赛宁,俄罗斯诗人。

  

【篇二】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雪》毛泽东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家的情怀。

  二、故事背景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曾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

  三、文体知识

  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结构上一般由词牌、标题、上阕(片)、下阕(片)组成。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题目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词义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2.须:等到。

  3.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鞠躬,倾倒。

  6.文采:本指辞藻。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7.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8.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9.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五、课文层次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借景抒情,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词人的凌云壮志及豪迈情怀。

  六、问题归纳

  1.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描写了怎样的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是总写,“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是分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注意“封”和“飘”;互文)首句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写法上动静结合。

  2.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跑?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在“舞”、“原”在“驰”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3.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评点的?

  “江山如此——竞折腰”,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写尽英雄之间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奋斗动机和奋斗姿态。

  4.下阕中“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对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古代那些帝王都过去了,要看叱诧风云的人物,还得看现在,看人民群众。“数”与“看”两个动词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

  6.本首词有何特色?

  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全词仅114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词人的抱负。“望”“惜”领起下文;动词“封”“飘”“舞”“驰”动静结合;“略输”“稍逊”“只识”委婉含蓄。词中比喻、对偶、拟人修辞手法多样,句式又多用短句,并以四字句为主,因而节奏鲜明。这就使全词在韵律上也颇显豪放的风格。

  7.这首词旨在赞颂当代的“风流人物”,那为什么还要大写雪景、评点帝王呢?

  词人描写北国的严冬雪景,表现山川的壮美,抒发热爱之情,并发挥自己丰富独特的想象,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的娇美。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所以才很自然地引出为它竞相折腰的无数英雄。词人对五位封建帝王,用一个“惜”字对他们加以评说,“略输”“稍逊”“只识”,客观地评价了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也就是说缺乏文治方面的成就。有词人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价作铺垫,下文的主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水到渠成了。

  七、课文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表达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第2课《我爱这土地》艾青

  一、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土地”和“太阳”是其诗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意象。

  二、故事背景

  《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问题解疑

  1.简要分析“嘶哑”的表达效果。

  “嘶哑”修饰喉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只鸟所经受的苦难及不屈的精神,说明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执着的爱。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分别有怎样深刻的含义?意象前面的“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悲愤的”“激怒的”等修饰语有怎样的作用?

  “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象征着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这些修饰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正在日寇的铁蹄下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3.如何理解鸟死后将身体投入土地的怀抱?

  鸟死后将自己的身体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依然不改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寄寓了诗人决心为祖国献身的强烈愿望。

  4.第2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第1节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2节通过设问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衬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如果说第1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铺陈,第2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是对主题高度凝练的概括。

  5.阅读《我爱这土地》,分析本诗的内涵。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诗人将鸟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种本属于自然被动的结局,写成了主动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的献身精神,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

  四、课文主题

  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通过鸟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之中的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和决心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五、写作特点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恰当。

  诗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是泛指,是共名,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也是“我”(诗人)。大地、河流、风和黎明等,都被诗人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如“土地”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

  2.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达分层强化。

  运用比喻借物抒情,这是抒情方式的巧妙之处;为了能久久拨动读者的心弦,诗人还不断地强化作品本身的感情,作品开头就用“假如……”,这是第一层强化;以“嘶哑”来形容鸟叫声,这是第二层强化;用一系列描摹土地、河流等的句子,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语,这是第三层强化。

  第3课《乡愁》余光中

  一、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诗人。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县,1928年生于南京,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主要诗作有《乡愁》等,著有诗集《莲的联想》《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等。

  二、写作背景

  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都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说:“我庆幸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我慢慢地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后来在感到回乡无望时,他写下了这首《乡愁》。

  三、理解词义

  1.嘶哑:声音沙哑。

  2.悲愤:悲痛愤怒。

  3.激怒:刺激使发怒。

  四、问题解疑

  1.“乡愁”原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诗人是如何将它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的?

  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里,诗人将“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从而将抽象的情感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

  2.诗中的四个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共同突出了这四个意象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到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中,这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强烈的思乡之情,而且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氛围。

  3.诗的第4节对诗意的拓展有何作用?

  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仅隔开了“我”和祖国,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升华主题,余味无穷。

  4.《乡愁》中,诗人借助的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不一样。四个意象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小时候想母亲的时候,可以写一封书信,贴上一张邮票,这张邮票就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送到自己的家乡;船票虽窄,但一张船票可以使作者乘上轮船来到心爱的妻子面前,可以想见,这两个事物都融进了作者深深的乡愁。而坟墓却不同,当作者来到母亲坟前的时候,无论怎样也不能和母亲相见了,纵然有千言万语又能向谁说呢?而第四个“海峡”又进了一层,如果说“矮矮的坟墓”是死别,那么“浅浅的海峡”则是痛于死别的生离。祖国大陆就在对岸,可“浅浅的海峡”就是过不去,他只能眷恋,比眷恋母亲、妻子更眷恋着大陆,至此,诗歌的感情由乡关之思升华到家国之恋。

  五、课文主题

  诗人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自己无尽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自己以及台湾人民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一、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人,中国建筑师、诗人、作家。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二、课文背景

  这首诗发表在1934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对挚友的怀念;一说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放下这些争论,因为这首诗确实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所以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友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三、问题解疑

  1.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有什么作用?

  副标题提示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的赞颂。整首诗究如笼罩在一轮识热的爱的光环之中。

  2.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你”光艳多变、轻柔妩觸、娉婷鲜妍却又天真庄严、充满生机、令人期待。

  3.作者是如何描绘“风’’这一抽象的意象的?

  本处运用诗歌意象分析法。“风”本是抽象的,却由爱的“笑响”将它“点亮”。从听觉到视觉,引导读者从各个感官、各种角度去真切体味。所谓“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它越是“交舞着变”,就越让人刻骨铭心。

  4.诗中这些表示颜色的词,带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

  诗歌用这些色彩斑斓、灵动活泼的意象,将雪后鲜艳的鹅黄、初生的绿芽、梦中的白莲,各种鲜、亮、美、静的色彩交汇。加之于“轻灵的风”“柔软的烟”“闪动的星子”“绵綿的细雨”,将四月里轻风拂面、湖面夕阳、云烟笼纱、雨润万物、生命喜悦等一系列美好画面用诗的形式跳跃于文字间。

  5.诗歌为什么运用第二人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诗人以第二人称的手法,用美丽的春景来比心中的“你”,通过对春天的点染和描摹,表达了对心中的“你”永不老去的爱。用第二人称“你”,更易直接倾诉内心的情感,把心中的形象置于眼前,面对面地倾诉心中的爱意,亲切感人,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课文主题

  诗人借用“四月天”,这一温馨美好洋溢生机的意象,轻灵欢快的节奏,书写着对生命的赞歌,抒发了诗人内心满满的爱意、温暖和对新生事物的希望。

  第5课《我看》穆旦

  一、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二、文章赏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生命的春天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的欢乐、忧戚之情。

  三、探究:

  1.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2.“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明确:交流点拨:春风吹拂下的春水荡漾着青草,一片绿油油的晚春图。

  3.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明确:春风、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篇三】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10.孤独之旅

  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嬉(xi)闹觅(mi)食驱(qu)除雍(yong)撅(jue)戳(chuo)破

  liao(撩)逗ao(凹)地chan(掺)杂胆qie(怯)旧cha(茬)儿jiyu(给予)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厚实:丰富、富裕。②嬉闹:嬉笑打闹。③撩逗:挑逗、招惹。④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⑤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⑥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4.文学常识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

  11.我的叔叔于勒

  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褴褛(Lanlu)手帕(pa)栈桥(zhan)拮据(jieju)哆嗦(duosuo)

  挣钱(zheng)别墅(shu)牡蛎(muli)qiao开(撬)sha白(煞)

  稳tuo(妥)保you(佑)xu伪(虚)张huang(皇)bao怒(暴)ou然(偶)

  chu目(触)can象(惨)yuan恨(怨)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福音书:这里指好消息,幸福的消息.②计较:计算,比较。③文雅:这里指姿势优美。④郑重其事:这里指严肃认真。

  3.文学常识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羊脂球》、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12心声

  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噗(pu)蜷(quan)簪(zan)琅琅(lang)抽噎(ye)妒忌(duji)

  huanghu(恍惚)xixi(窸窸)窣窣nian(捻)子发jiong(窘)leng(棱)角分明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呵斥:大声斥责。②抽噎:抽搭。③恍惚:神志不清。④祷告:向神祈求保佑。⑤发窘:感到为难;表现出窘态。⑥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⑦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⑧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⑨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拖沓。

  4.文学常识

  黄蓓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补考》。以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为主。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