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杭州一所中学教室里的“眼睛”火了。3个摄像头每隔30秒扫描一次,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其法眼。它们有“思想”,能判断孩子究竟是在阅读、看老师、举手回答问题还是趴在桌上,甚至能将他们脸上的表情分为害怕、高兴、反感、难过、惊讶、愤怒、中性,逐一甄别。每个孩子被记录下来的表现都会被系统打分,如果有学生的不专注行为达到一定阈值,系统会提醒任课老师注意。
这套“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是该校引以为豪的校园“黑科技”,运用了时下顶尖的人脸识别和深度学习技术。学校的初衷很单纯,不是要监控学生,表情打分也不列入任何能力考核,只希望教师根据“反馈”知道哪个学生需要额外的帮助。这些摄像头未来很可能对家长开放,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听起来挺暖心的。
我们这一代人在中学时期共同的噩梦之一是教室后门的眼睛。自习课进行到最后一节,小纸条飞来飞去,抽屉里的零食重见天日,读小说不再需要练习册的掩护,你回过身刚准备和后桌交换一下最新的明星八卦,一抬眼,笑容僵在脸上——班主任的脸贴在后门的玻璃上,像个“灭霸”(美国电影中的反派角色),带着洞悉一切罪恶的轻蔑笑意。你不知道他是何时潜伏到那里的,但你知道他一个响指就可以让你倒大霉。杭州这所中学的一些同学表示,学校引入这套系统后,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了。我觉得不集中就奇怪了:3个“灭霸”全天无休地紧盯,谁敢不集中精神?
我能理解学校的好意。这个时代,不断变革的技术成为教育的辅助几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大量线上课堂、手机查题软件出现,人工智能教师可能会是下一个风口。事实上,这所学校同时引入了教师语音输入板书的技术,省时省力,我觉得适合更多的学校引入。一个班学生众多,老师很难时刻关注到每个人的学习状态,依靠技术的想法很自然。
只是,这样的好意真的适合校园吗?
我觉得,父母师长关注我的点点滴滴,是好意。但若他们通过翻阅我的日记本了解我,那就是侵犯隐私了。这样的关心越了界,触碰了孩子不愿意被了解和分析的底线。
在这个技术时代,人类生活的层次日益丰富,需要维护的界限也随之增加。传递细微心思的不再只凭借纸墨,还有线上平台的自言自语、线上购物的浏览轨迹,以及被无处不在的镜头注视着的我们的脸。
长久以来存在的误区是:孩子是不需要私人的精神世界的。出于安全和教育的考虑,他们的行踪需要时时被掌控,恋爱要被及时掐灭,思想最好定期汇报。对于一些家长和老师来说,爱就是无微不至的控制。
然而,即使在物质和心智上不独立,孩子仍是一个独立的人,拥有每一个人都有的权利。即使很多隐秘的精神活动在未来回看时自己都会觉得害臊,但在当下也值得被保护、被尊重。
当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露出一个不那么快乐的表情,他敏感的小小世界可能经历着剧烈的青春震动。他觉得难过、倦怠甚至是无理由的不满,没有人有权记录、分析,甚至为此打分。即使这些分数不与任何考试、考核相关,注视就已经构成了侵犯。
我担心类似系统的推广会加重这种侵犯。如果公司监视每个员工的每分每秒,那么职场将与监狱无异。如果商场时刻记录分析消费者的表情供售货员参考,即使无微不至,也让人毛骨悚然。
更让我担心的是给表情打分的标准。情绪的价值没有高低,快乐并不天然优越。人之为人,有爱有痛。真正的正能量不是永不烦忧气馁,而是笑过哭过的坦然、一时激越一时低沉的不懈前进和知道生活真相仍然对之保有热爱。
有分数就有比较,高分天然更有诱惑力,更吸引人努力 N夷岩韵胂笮形芾淼淖钪战峁R蝗郝扯研Α⒀惩χ薄⒍髡牖坏暮⒆酉缘檬止钜臁G啻壕褪且⒎⒋簟⒎阜干档摹J率瞪希壹且渲形ㄒ灰徊恐鹘潜砬椴桓摹⒋油沸Φ轿驳牡缬笆且徊抗赜诜杩裢婢咄尥薜目植榔
当然,这不是说老师和学校就没有权力去关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有一个自孔子时代就流行的方法他们可以试试:找个安静的环境,和孩子面对面坐下来,开口问一问:“我看到你今天好像不太开心,能和老师聊聊吗?”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门都不是用来撬的,但可以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