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高僧养了一只狗,狗的名字叫“放下”。当他给狗儿喂食时,就站在庙门口大喊:“放下!”。有人觉得奇怪,为何给狗取了这么一个古怪的名字。高僧解释说:“其实,我不是叫狗儿,是在叫我自己,提醒自己放下俗事呢。”
“放下”是一种大境界。不懂得“放下”的人,一年365天,天天都被许多琐事几乎吞没了一个人的身体和灵魂,那种人有何快乐可言?一个办事太匆忙的人,往往会忽略许多重要的细节,他们注重目标,而忽略了过程,只是“动作”,没有时间去“深思”,当一个人习惯了不去深思的时候,生活就只剩下物质的奔走征逐,而没有性灵上的光辉了。
宋人辛弃疾有一首《鹧鸪天》词曰:“冲急雨,趁斜阳,山围细路转微茫。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有了这份“为林泉而忙”的欣赏山山水水的雅致,才不会终生埋头在金钱营求之中,不见天日。当然,也不会为贫穷或偶尔的金钱损失而烦恼、绝望。
湖北黄梅五祖寺,有一座古老的廊桥,在那里抬头可以看见门楣上有三个大字——放下着。
有一个老僧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位叫黑指的婆罗门拿了两瓶花要献给佛陀,并请他开示佛法。佛说:“放下。”黑指放下了左手的花瓶。佛又说:“放下。”黑指又放下了右手的花瓶。佛还是说:“放下。”黑指不解地问:“两只手中的东西我都放下了,我还要放下什么呢?”佛说:“我不是叫你放下花瓶,而是叫你放下六根、六尘、六识。”
你听说过“狄德罗效应”吗?丹尼斯·狄德罗是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红色睡袍,他非常喜欢。不久,他发现家具的风格有些不对,地毯的针脚太粗。为了与新睡袍配套,他把这些东西都换成了新的。后来,这位哲学家心底涌上一阵烦恼,他苦笑着自己,一个大活人居然被一件睡袍指挥了,他成了睡袍的奴隶。狄德罗把这种苦恼的感觉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那些非必需的东西必须放下,不要接受。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会迫使你接受更多非必需的东西。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就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马祖光的学生赞扬他说:“知识分子最放不下的名字、房子、票子、车子,先生都放下了。”
放下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放下了自我才能想到别人;放下了奢侈,才能回归简单与朴素;放下了渺小和卑劣,才能赢得伟大与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