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你想得到什么?”
“当然想各门功课成绩都是‘优’。”
“我是说在此之外呢?”这是张晓进刚进中国人民大学时和室友们常常讨论的问题。
讨论来讨论去,半学期过去了。后来他们总算有了一致的认识:只需做好一件事。张晓进想:“那我能做一件什么事呢?对了,好好读几本书,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在张晓进作出这一决定时,思路还不是很清晰,他的想法就是多读几本书,人就会厚实一些。
可是,一进图书馆,他就有些惶惑了,群山一样的书,究竟读什么好呢?说来也巧,他正在书架前踌躇时,却有书“哗啦啦”掉了下来。他将书放回书架,拾起时一看,是一本《清代通史》,从小喜欢历史故事的他眼前不禁一亮:对,在这四年里,就把这《清代通史》通读一遍。
如果说张晓进那时是在攀登《清代通史》这座山,这就是他攀登的第一座山峰。他将一些疑问和困惑记在本子上,回宿舍后上网查资料;网上要是查不到,他就做下记号,去历史学院请教老师。
很快就有更高大的山峰横亘在他的面前。那是大二下学期,一天,张晓进翻开新的一卷《清代通史》,他可傻眼了,上面的字竟然一个也不认识。原来那上面全是一些“蝌蚪文”。他想跳过这一卷,可他翻开后几卷时,也全都是满文。这可怎么办?放弃吧,书中那些人物的命运,那些变幻的历史风云,怎么也让他割舍不下。再说,这可是自己定下的任务,岂可半途而废?
摆在前面的路只有一条:继续攀登!他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借了满文字典,去清史研究所求助,他的满文启蒙就这样开始了。他还用了看似很笨,其实很有效的办法,即去国家图书馆看满文版的前几卷,然后将自己已读过的与之相对照,这样就能大概知道那些满文是什么意思了。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他硬是将满文这个山头踩在了脚下。
让他想不到的是,他竟意外写成了《解密清朝》一书。
原来,大三时,在读完《清代通史》后,为了巩固已阅读到的知识,他动了整理笔记的念头。一动手,却仿佛让他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那围绕一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起向他奔涌而来。一千字的笔记,往往整理成一万字还意犹未尽。就这样,不到半年时间,他竟然在键盘上敲出了116万字。
张晓进的父亲也是一位历史爱好者,他看到儿子的这份稿子后,其中有好多东西让他感到新颖,他知道,这就是稿子的价值所在。他开始张罗着为儿子出书。但张晓进却拒绝了,说:“爸爸,我就是想踏踏实实地读书,把知识放进自己的肚子里。”这时,大清史研究所的一位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稿子,老师说,不走畅销书的路子,出版一套严肃的历史典籍。在老师的说服及指点下,经过更具条理的整理,一套7册的《解密清朝》终于完稿了。
人生的风光其实在路上,送一份礼物只注重其过程,也许这样的人生之路会更流畅更通达,更能看到生命中秀丽瑰奇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