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方面有许多适应生存环境的特征。比如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蜥蜴和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被捕食的动物又能够以各种适应方式来防御敌害,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等等。
“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一切有机体都必须适应它们的环境,才能生存。人类是动物演化阶梯的最高阶段,因此,人类适应的含义更加广泛,不仅要适应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适应社会环境。人生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从而也适应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
良好的自我适应表现为自我觉察的敏锐、自我评价的恰当和情感体验的积极,即我们对自己内部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有清楚的觉察,对自己的各个方面有恰当的评价,对自己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肯定自己、悦纳自己,包括坦然承认自己的局限和缺陷,并对以后的发展有信心。
适适应环境,首先要一个比较客观的自我概念,即对自己的看法,它是我们经过多次自我评价后得到的一个概括。自我概念水平较高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自己有较多肯定性的评价,即使面对失败,也常常能较全面地分析主客观原因,不轻易完全否定自己。而自我概念水平偏低的人,则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特别容易在失败面前完全否定自己,体验深刻的自卑。
1适应环境,我们要对自己各方面的问题有比较全面的看法,能认识到任何人都是既有长处,又有短处;既有自己的价值,又有自己的局限;既能成功,也不可避免会经历失败。人是不断成长、发展的,经过努力,今天不会的,明天可以学会,今天不如别人,明天可能超过别人,有这种观点的人,就既能恰如其分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价值,又能坦然承认自己的短处,接受自己的局限和缺陷,并能采取积极进取、扬长避短的态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人们往往通过相互比较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自我概念水平较高、观念较为合理的人,多能进行全面的比较,既能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在此基础上建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又能以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自我完善。而自我概念水平偏低、观念不合理的人,由于有较强的自卑感,因此在相互比较中总是容易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难以进行全面的比较,其结果只能是不断否定自己,加深自卑感和不幸感,并由此产生许多适应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