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玲出生于泉州市一个木偶头雕刻世家,父亲是江加走木偶头第三代传承人。小时候,父母亲去木偶头工作室上班,就会把她一起带上。她站在父亲的身边,看父亲一刀刀地雕刻木偶头,她常常惊奇,一块不起眼的木疙瘩,在父H的刻刀下竟然慢慢地有了眼睛、嘴巴,甚至有了表情,最后变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木偶头。通过父亲言传身教,她慢慢知道,木偶,是一种“刻木为偶,操偶作戏”的艺术。
从艺术院校毕业后,黄雪玲回到父亲的工作室工作。20岁,正是爱玩的年纪。可是,黄雪玲却默默地守在工作台前,日复一日地从画木偶头的眼睛、嘴巴开始,这样枯燥的一画就是两年,但她完全沉浸到了木偶头雕刻绘画的工作中,她的绘画技术也日臻成熟。
两年后,父亲才开始教黄雪玲雕刻木偶头。虽然从小看父亲雕刻木偶头易如反掌,但对刚学木偶雕刻的黄雪玲来说,手腕的力量毕竟有限,仅仅拿刻刀这项功夫,她就练习了好长一段时间。而受伤更是家常便饭,一不小心便会划破手掌、腿部,身体上的淤青更是经久不消。有一次,黄雪玲把木头放在腿上,拿着刻刀雕刻,一时不慎,锋利的刀片划伤了腿部,血液沾染了裤子和木头。那一刻,眼眶泛泪的她,把刻刀一把丢掉,并且还冲着父亲大嚷:“不做了,不做了……”可是,第二天她又早早地来到工作室,开始练习雕刻昨天没有雕完的木偶。就在与木偶雕刻的磨合中,她对木偶头雕刻着了迷。有时,晚上黄雪玲已经上床休息,但是忽然而至的灵感,让她赶快爬起来,拿出纸和笔把脑海里想到的木偶画出来。天长日久,她的雕刻技艺日渐精湛,功底更加扎实。而那些木头在她的巧手雕琢下,眉眼传神、栩栩如生,像是有了灵魂一般。
2015年3月的一天,父亲忽然离世,让黄雪玲彻底懵了,父亲的坚韧、专注、一丝不苟和高要求,在经年累月的潜移默化中对她影响深刻,也让她在那一刻忽然醒悟:“人这一辈子总要做点什么,要不然一下子就没有了,我要把这门技艺完整地传承下去。”她决定创办自己的工作室、带徒弟,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甚至愿意学木偶头雕刻艺术。于是,黄雪玲经常利用创作之余的时间走进校园举办木偶雕刻讲座,向青少年讲述“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的历史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理念。她还在她的工作室,定期为小学员们传授木偶雕刻传统创作技法。
有一次,在同学家聚会,黄雪玲无意中看到同学书桌上的一组人物模型手办。卡通形象、栩栩如生的人物模型手办,顿时吸引了她。回到家后,黄雪玲重新设计了一组以《西游记》里神怪为代表的木偶头。“五福钟馗”是传统木偶头形象,它有着镇宅、辟邪、保平安的作用。也是黄雪玲喜欢做的作品之一,但是传统文化里的钟馗外貌凶悍、气势汹汹。于是,黄雪玲设计绘画时去掉钟馗的凶悍,加入卡通形象。选材上,以简约大方的葫芦为外形,然后在雕刻时加入3D技术,五福钟馗加上车载香水两者合二为一,一个新的作品《五福钟馗车载香水》诞生了。
天道酬勤,黄雪玲创作的木偶头雕刻荣获首届中国海丝工艺品博览会“金奖”、首届泉州市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天工奖”优秀奖。在泉州市举办的“润物无声”泉州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创作大赛中,黄雪玲创作的《五福钟馗车载香水》木偶雕刻从300多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大赛金奖。
获奖后,有记者问她:“你是如何想到要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创新的?”黄雪玲淡然地说:“我生于木偶雕刻之家,我喜欢这门技艺,我不仅要把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还要加入更多创新的理念,让非遗技艺成为‘国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