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不戴眼镜呢
冯刚大学毕业分到机关,觉得非常幸运——一个乡下孩子考上大学留到城里已是万幸,又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到这个让人羡慕的县质检局,岂不是祖坟上冒了青烟?所以,他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好光宗耀祖。
去单位报到前,他一个在乡镇当组织委员的叔叔点拨冯刚:“你架一副500多度的近视镜,一看就是个书呆子,定难进步!不如摘掉!”听人劝,吃饱饭,冯刚就依“高人”叔叔的建议,摘掉了眼镜,以全新姿态进入机关。冯刚生性木讷,又摘掉了眼镜,瞅谁都是雾里看花,见人也就不敢主动打招呼——怕一旦认错了尴尬。于是,冯刚无形中就给人们留下一个清高狂傲的印象。四五十人的小机关便起了不少风言风语:“冯刚这小子什么来头?怎么这样狂?”“大学毕业有什么了不起?眼眶子也太高了!”……
可没几天,这些风言风语竟被人事科长的“小道消息”平息了:“冯刚的简历上写着他父亲名叫冯振江,而咱们市里主管组织工作的冯副书记名字是冯振河……这冯刚莫非和冯副书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机关工作的人们,想象力就是丰富。经过一番推理,大家恍然大悟:啊,这冯刚有硬靠山哩,难怪那么牛气冲天!
刚参加工作的冯刚呢,学的质检专业,领导开始把他安排在行政综合办公室,后来又照顾他的专业,将他调整到业务对口的监督管理科,让他真正能发挥业务特长。
看到单位领导和同事对他那么好,冯刚有点莫名其妙,自己又没啥资本,只有用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报大家了。所以他干起工作来也就十分卖力,工作上时不时地出点彩儿。于是,大会小会上,领导表扬冯刚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正巧省局来了一个业务骨干培训班的通知。大家都知道,这个培训班有本省质监系统“黄埔班”之称。所以对这个培训班的名额,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各种说情、推荐的条子纷至沓来。局长权衡了几天,终于拿定主意,力排众议,把这个名额给了冯刚。
省城充电归来,冯刚又是一番新面貌,理论水准和业务水平也大有提高,再加上他朴实勤奋的本性,干起工作来就越加风风火火,精彩不断。局长也就趁机不断把重要工作交给冯刚。而每一项交给冯刚的工作,他也都完成得非常漂亮。这回不仅是局长表扬,连市局、省局的领导也对这个小伙子刮目相看,在大会上频繁点名表扬冯刚。到年终,冯刚被选为先进工作者。
一年之后,冯刚不仅顺利转正,同时被列入本局的重点后备干部。有消息灵通人士还透露:下个月冯刚将被提升为本科副科长。
一段时间的起早贪黑,冯刚感到眼睛非常疲劳,就总想戴上眼镜。
眼前变亮的冯刚,见谁都大老远主动打招呼,并且十分谦虚和谨慎。也恰巧这时,市里那个冯振河副书记因为经济问题被“双规”了。小道消息传来,立刻在冯刚所在的单位引起了巨大反响:靠山要倒了,冯刚你小子还有什么牛的?
于是,就有人反映冯刚太年轻,不能提拔这么快。
被提拔的事搁浅了,冯刚心中很是不解:自己干得很好啊,为什么呢?
茫然中,就又想起了那位“高人”叔叔。
“高人”一听这些情况,微微地笑了:“其实啊,我早就关注你呢,你为啥被重视呢?是因为市里有个主管组织的副书记叫冯振河,和你爹名字只差一个字。”“那个冯副书记和我爹,啥关系也没有啊!”冯刚傻傻地道。“呵呵,你说啥关系也没有,别人可不这么认为啊。大家认为你高傲,是有高傲的资本。你还不知道吧,现在据传言,那个冯副书记被‘双规’了,大家想当然认为你失去靠山,你说谁还会恭敬你呢?”
“那我该咋办呢?该不该戴这个眼镜呢?”冯刚傻傻地问了一句。“戴是要戴的,但还要和以前一样,见谁都带答不理的,别人就会认为你的靠山不是冯书记,而是另有其人。”
“这样不好吧,再说能行吗?”冯刚极为忐忑。“你要不想你辛辛苦苦创造的业绩被人抹杀,你就得这么做,再说,又没让你去干什么缺德的事。”
“取经”归来,冯刚又恢复了以前大家眼中的那副牛烘烘的样子,见谁都不主动打招呼。虽然心里极度惶恐,但表面上装出一副谁也不在乎的形象。冯刚的同事和局长,对冯刚又看不懂了:难道冯副书记被“双规”是谣传?要不就是,冯副书记的问题已经摆平了?
这天,省局来通知,要在基层单位借调一个年轻人去省局帮忙。局长见此通知,突然灵光一闪:不如把冯刚先借出去一段算了。就这样,冯刚被推荐到省局帮忙。三个月后,冯振河副书记的事情终于有结果了:真的有问题,要被严肃处理。
局长这时下定决心,等冯刚回来,马上就把他贬到最边远的乡镇所去。冯刚回来了,不过是来告别的——这几个月的帮忙,省局同事对他的业务水平极为欣赏,多次以极为赞赏的口吻向省局领导说起冯刚,说这是个难得人才!既然人才难得,就决定把冯刚调到省局,并直接任命为副主任科员。
欢送会上,一个喝得半醉不醉的老兄,拍着冯刚的肩膀说:“哥儿们,你到底是啥背景,有啥靠山啊?”冯刚笑笑:“努力工作,就是我的靠山啊!”
“可拉倒吧,能上得这么快,竟然被调进省局,说你没靠山,谁信呢!”
冯刚笑了。局长笑着说:“小冯,人才啊!”同事们也笑着附和:“人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