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掘金北交所|封面故事

北交所横空出世”,有望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最具指向性的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需要更多参与者带着决心和勇气上路。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米娜

编辑|周春林

封面设计|王超

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正式官宣落定,许松山发了条朋友圈:“热烈祝贺北交所成立!”

身为北京诺思兰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几个月前他还在关注科创板的上市动向。但北交所横空出世”,诺思兰德随即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

很快,多家银行主动找上门,纷纷表示可以给公司5000万元到1亿元的授信额度,什么时候需要用就什么时候放款。许松山深有感触:这是在北交所成立之前企业从未有过的待遇。作为一家处于研发阶段的中小企业,“从来都是我们求着银行,这是第一次银行主动找上门来”。

北交所改变命运的,远不止诺思兰德这样贴有“专精特新”标签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它们迎来破冰的,也并非只有银行的贷款市场。此前低迷的新三板,突然成为资本热捧的交易场,壳资源价格暴涨,“三四天里飙升了300万元”。一些原本准备离席的公司迅疾撤回了摘牌申请,部分已经摘牌的公司则重新开启了挂牌进程,还有的公司甚至从主板市场调转船头过来。

这无疑是新三板自2013年扩容以来动作最大的一次变革。北交所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自此形成上海、深圳、北京三大证券交易所并举、南北贯穿的格局,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它有望真正成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资本平台。

自1990年上交所成立后,中国的资本市场经历了31年的风雨,如今也到了一个关键历史节点。这就是:中国需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交易所需要差异化发展,无论是共同富裕还是科技创新,都需要新的抓手。

放眼海外,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成立的美国纳斯达克,已成为全球创新企业的上市之地,而纽交所、纳斯达克与美国证券交易所,三大交易所的差异化发展也带来了美国证券市场持续繁荣。

早年间,创业板和科创板都曾被市场寄予希望——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但最终因门槛过高、缺乏灵活性和包容性而未能实现梦想。

作为中国第三个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北交所定位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四板)实现错位发展与互联互通,进一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向多层次、包容性方向发展。

毋庸讳言,市场对北交所的担忧和观望依然存在,各项配套制度和措施还需要完善,距离它成为真正的纳斯达克也还需要时间。但最具指向性的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需要更多参与者带着决心和勇气上路。

制表:肖丽

踩中风口的幸运儿

在很多人看来,诺思兰德无疑属于幸运儿,踏准了两次新三板的风口。

诺思兰德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及眼科药物研发的创新型制药企业。学医出身的许松山思维严谨,说话不急不慢,诺思兰德发展也属于稳健型,至今只有1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研发人员40余人。由于原创新药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很大,坚守创新药研发17年,公司有过几次资金链濒临断裂的危机时刻。

2006年,在6名创始人投入的原始资金用完后,公司将3项技术向国外转让,获得了初步发展资金。“第一个技术转让项目的受让方是一家韩国企业,我们获得了1600万元的技术转让费。”许松山对《中国企业家》表示。

但后续的研发资金怎么来?那时的风投市场,认为创新原研药的风险过高,不敢投。2006年,恰逢“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报价系统”(又称“新三板”)刚刚成立,许松山决心带领公司申请新三板挂牌,寻求资本市场发展之路。

2008年,在主办券商齐鲁证券(现中泰证券)的帮助下,诺思兰德成功实施股改。2009年2月,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成为新三板前50家的试点企业之一。“从2009年挂牌新三板至今,我们先后实施了三次定增、一次非公开发行和一次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共募集资金总额4.596亿元。新三板确实帮我们解决了部分资金的需求。”许松山表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掘金北交所|封面故事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