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国学成语故事(40)自取灭亡: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古代实例

  《国学钩沉》,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引子

  前文说晋灵公夷皋因为贪玩过头,计划杀掉碍手碍脚的大臣赵盾,结果被赵盾的族人先下手为强,年纪轻轻就丢了性命。

  其实,从后来的史书记载看,尤其与“五胡十六国”时那帮心理极度扭曲变态、杀人如麻的恶魔君主相比,夷皋的“问题”简直是小儿科。要怪就怪他把屠刀指向了一棵参天大树,结果被“树下乘凉”的人取了性命。所以后来的亚圣孟子谆谆告诫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还是很有道理的。

  ——《资治通鉴》:(前)秦主(苻)生醉中决事,乘醉多所杀戮。自以为眇目,讳言“残、缺、偏、只、少、无、不具”之类,误犯而死者,不可胜数。好生剥牛、羊、驴、马、豕、鸡、豚、鹅、鸭,纵之殿前,数十为群。或剥人面皮,使之歌舞,临观以为乐。

  ——《资治通鉴》:定州刺史南阳王绰,喜为残虐,尝出行,见妇人抱儿,夺以饲狗。妇人号哭,绰怒,以儿血涂妇人,纵狗使食之。(北)齐主闻之,锁诣行在,至而宥之。问:“在州何事最乐?”对曰:“多聚蝎于器,置狙其中,观之极乐。”帝即命夜索蝎一斗,比晓,得三二升,置浴斛,使人裸卧斛中,号叫宛转。帝与绰临观,喜噱不已。因让绰曰:“如此乐事,何不早驰驿奏闻!”由是有宠,拜大将军,朝夕同戏。

  由于太过血腥残忍,笔者就不翻译了。更令人难以释怀的是,类似故事在几千年封建史中一直循环往复,尤其在改朝换代时,相伴而生的都是连绵的战火和凶残的杀戮。以至于鲁迅先生感叹:“试将记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的,和现今的状况一比较,就当惊心动魄于何其相似之甚,仿佛时间的流逝,独与我们中国无关……”

  当然啦,历史的走向不是哪个小人物所能扭转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说个案,只说历史人物的命运,如果朋友们觉得可读或者从中能悟到些什么,就心满意足了。

  (一) 梁伯自造谣言亡国

  先说一个令人啼笑皆非 。

  春秋时期有个小国——梁国。梁国,嬴姓梁氏,伯爵。周宣王时期立国,国都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市南)。

  梁国传到第七世的时候,迎来了一个喜欢搞“房地产”的国君梁伯(名字不详)。梁伯最大的爱好就是建房子,但建好后又不去住,加上梁国国微人少,所以这些“小区”大多成了“鬼城”。

  眼看着房子越建越多,梁伯却仍不收手,而民众一年到头出力流汗,“工资” 低不说,连个“双休”也没有,因此怨声载道。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造谣说“某某敌人要来了。”弄得人心惶惶。

  “工头”把这些情况反映给梁伯,希望提高待遇并保障休息权,却被梁伯一票否决说:“刁民闹事要待遇,不必理会。只要吓唬他们说秦国眼红我们的生活,亡我之心不死就可以了。”

  于是,梁伯派人到处嚷嚷说:“秦国要进攻我们了。”结果民众一听,惊慌四散。秦穆公趁机兵发梁国,公元前641年,梁国灭亡。《左传》说:梁国灭亡了,《春秋》没有记载是谁灭亡了梁国,因为是自找的(梁亡,不书其主,自取之也)。

  (二)齐懿公侮辱臣下被杀

  再说一个自己作死 。

  《左传》是一本很神奇的书,(一)记载了很多神秘事件,如《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记载:秋七月,“有神降于莘”,而且一呆就是六个月。现在想来,这位“神”不可能是编造出来的,那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外星人。(二)《左传》还预言了很多国家和人物的命运,而且很准确。比如关于齐懿公和鲁文公的死。

  话说公元前609年春天,齐懿公定下了出兵日期,但接着就病了。医生诊断后说:“可能活不到秋天了(不及秋,将死)。”消息传到鲁国,鲁文公说:“希望他别等到发兵那天就死。”

  “占卜师”楚丘用龟甲占卜后对鲁文公说:“齐侯等不到秋天就会死,但不是病死的。还有,这个消息国君您不会听到了。”果然,二月丁丑日,鲁文公病逝。

  再说齐懿公。齐懿公,姜姓,吕氏,名商人、齐桓公之子。

  当齐懿公还是公子的时候,曾经和邴歜(bing chu)的老爸邴原争一块地,事情闹到管仲那里,管仲没有因为商人是齐桓公的儿子就高看一眼,把土地断给了邴原。

  从此商人怀恨在心,这一“恨”就是三十多年(商人在老爹齐桓公死后三十年,历经了四位国君后才继位)。

  小人真的不能得罪啊。

  齐懿公即位时,邴原已死,但他余恨未消,竟然下令刨出邴原的尸骨,让人砍断了他的脚。管仲的家族也吓得流亡国外。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国学成语故事(40)自取灭亡: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古代实例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