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的革命故事: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扩展资料:
在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绝对值得大书特书,其中有一个人起到了轴心的作用,如果没有他的话,可能毛主席、朱老总、彭老总都不会聚首井冈山。
这个重要的人物名为何长工。秋收起义的失利引发了毛主席新的思考,他将新的目标放在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构想上,而此时最理想的地点就是井冈山。
但当时的井冈山并非是无主之地,袁文才和王佐的两支武装力量占据着这里,他们并不了解毛主席,害怕毛主席登上井冈山之后就会吞并自己。
如果有这样的顾虑存在,毛主席登上井冈山无异于天方夜谈,于是毛主席派出何长工,让他承担了说服袁文才和王佐的艰巨任务。
这无异于虎口夺食,何长工孤身犯险却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他先是和王佐成为朋友,又合并了的王佐跟袁文才两支部队,等到毛主席抵达井冈山时,两人都心甘情愿的接受了毛主席的领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井冈山
龙源口大捷
1928年6月中旬,蒋介石调动湘赣两省10余万兵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会剿”。为了打破两省敌人的“联合会剿”,毛泽东、朱德命令红军主力退出永新,集结到宁冈,同时命令红军三十一团佯攻湖南酃县,既迷惑江西之敌,又牵制湖南之敌。
赣敌杨池生第九师和湘敌杨如轩第二十七师共5个团占领永新后,听闻红军占领酃县,以为红军已出湖南,根据地必然空虚,即全面部署进攻计划。与此同时,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在宁冈新城主持召开连以上干部和永新、宁冈地方党、武装负责人会议。毛泽东分析了敌我双方情况,提出了歼灭敌人的主张。他说:敌军兵力虽多,但多屡遭我军打击,士气低落,加之在炎热酷暑中长途行军,已疲惫不堪;我军以逸待劳,再则我方地形熟,又有当地武装和人民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克敌制胜……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与会同志的赞同。最后根据敌情部署了歼敌计划,确定由朱德、陈毅为前线总指挥。
新、老七溪岭相距十余华里,紧靠龙源口村,横亘在永新、宁冈两县之间。山上树高林密,溪水湍急,山谷幽深,地势十分险要。新、老七溪岭各有一条小路蜿蜒而上,两条小路上七里路下八里路,是永新通往宁冈的交通要道。
6月23日战斗打响,进攻新七溪岭的是杨池生的第九师二十六团。敌人凭借优良的装备,由龙源口村疯狂地向望月亭扑来。红军顽强地抗击敌军,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激战持续到中午。这时敌人组织机枪火力网,不惜以巨大的伤亡抢占了望月亭红军阵地前沿有利地形,并在这险要地势上架起了机枪掩护大队敌军向前冲锋。红军战士一时被敌人密集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在这万分危急之时,朱德手提花机关枪赶来,立即组织密集火力向敌扫射,同时组织红军战士猛冲,终于夺回了有利地形。
老七溪岭方向,敌师杨如轩驱赶着他的1个团预先抢占了制高点百步墩。红二十八团因路途较远,只得占领与百步墩一涧之隔的茅管坳。敌俯我仰,地形对红军极为不利,在王尔琢团长和党代表何长工的指挥下,红军战士利用地形物向百步墩敌人发起强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夺取了百步墩,营长萧劲在战斗中不幸牺牲。这时埋伏在白口武功潭山上的红三十二团及永新赤卫大队在袁文才、刘作述等率领下,正以密集的火力攻打驻白口的敌前线指挥部。受到突然袭击后杨如轩见势不妙,匆忙爬上马背,在警卫人员的护拥下往永新城方向逃跑。由于失去指挥,老七溪岭的两个团的敌军立即全线崩溃。红二十八团迅速从山头冲下,直抄龙潭口。
坚守在新七溪岭的红三十一团一营和二十九团在朱德和陈毅的指挥下,得知二十八团已得胜,随即全部向龙源口冲去。这时预先埋伏在龙源口一带的永新千名赤卫队员和暴动队员也一齐参战。敌人腹背受击,全线崩溃,军心完全瓦解,大部分投降或被俘,残敌向县城逃窜。
当溃敌逃到泮中四教村时,许多群众手执各种武器冲了出来,堵住了敌人的去路。不少群众拿着钉耙见敌人就打,吓得敌人胆战心惊,束手被擒者很多。主力红军在群众的配合下,一鼓作气,直逼永新城下,守城之敌见势不妙,匆忙弃城而逃。红军又一次攻克了永新县城。
这次战役,击溃敌人3个团,缴获枪支800余支,杨如轩负伤逃跑,敌人死伤数百。红军在地方武装及永新广大群众的有力配合下,胜利地粉碎了湘赣两省敌军的联合“会剿”,取得了根据地创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从而使井冈山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在永新至今还流传着赞颂“龙源口大捷”的民谣:
五月里来是端阳,
七溪岭下摆战场,
不费红军三分力,
打败江西两只羊(杨)。
龙源口大捷
1928年6月中旬,蒋介石调动湘赣两省10余万兵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会剿”。为了打破两省敌人的“联合会剿”,毛泽东、朱德命令红军主力退出永新,集结到宁冈,同时命令红军三十一团佯攻湖南酃县,既迷惑江西之敌,又牵制湖南之敌。
赣敌杨池生第九师和湘敌杨如轩第二十七师共5个团占领永新后,听闻红军占领酃县,以为红军已出湖南,根据地必然空虚,即全面部署进攻计划。与此同时,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在宁冈新城主持召开连以上干部和永新、宁冈地方党、武装负责人会议。毛泽东分析了敌我双方情况,提出了歼灭敌人的主张。他说:敌军兵力虽多,但多屡遭我军打击,士气低落,加之在炎热酷暑中长途行军,已疲惫不堪;我军以逸待劳,再则我方地形熟,又有当地武装和人民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克敌制胜……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与会同志的赞同。最后根据敌情部署了歼敌计划,确定由朱德、陈毅为前线总指挥。
新、老七溪岭相距十余华里,紧靠龙源口村,横亘在永新、宁冈两县之间。山上树高林密,溪水湍急,山谷幽深,地势十分险要。新、老七溪岭各有一条小路蜿蜒而上,两条小路上七里路下八里路,是永新通往宁冈的交通要道。
6月23日战斗打响,进攻新七溪岭的是杨池生的第九师二十六团。敌人凭借优良的装备,由龙源口村疯狂地向望月亭扑来。红军顽强地抗击敌军,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激战持续到中午。这时敌人组织机枪火力网,不惜以巨大的伤亡抢占了望月亭红军阵地前沿有利地形,并在这险要地势上架起了机枪掩护大队敌军向前冲锋。红军战士一时被敌人密集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在这万分危急之时,朱德手提花机关枪赶来,立即组织密集火力向敌扫射,同时组织红军战士猛冲,终于夺回了有利地形。
老七溪岭方向,敌师杨如轩驱赶着他的1个团预先抢占了制高点百步墩。红二十八团因路途较远,只得占领与百步墩一涧之隔的茅管坳。敌俯我仰,地形对红军极为不利,在王尔琢团长和党代表何长工的指挥下,红军战士利用地形物向百步墩敌人发起强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夺取了百步墩,营长萧劲在战斗中不幸牺牲。这时埋伏在白口武功潭山上的红三十二团及永新赤卫大队在袁文才、刘作述等率领下,正以密集的火力攻打驻白口的敌前线指挥部。受到突然袭击后杨如轩见势不妙,匆忙爬上马背,在警卫人员的护拥下往永新城方向逃跑。由于失去指挥,老七溪岭的两个团的敌军立即全线崩溃。红二十八团迅速从山头冲下,直抄龙潭口。
坚守在新七溪岭的红三十一团一营和二十九团在朱德和陈毅的指挥下,得知二十八团已得胜,随即全部向龙源口冲去。这时预先埋伏在龙源口一带的永新千名赤卫队员和暴动队员也一齐参战。敌人腹背受击,全线崩溃,军心完全瓦解,大部分投降或被俘,残敌向县城逃窜。
当溃敌逃到泮中四教村时,许多群众手执各种武器冲了出来,堵住了敌人的去路。不少群众拿着钉耙见敌人就打,吓得敌人胆战心惊,束手被擒者很多。主力红军在群众的配合下,一鼓作气,直逼永新城下,守城之敌见势不妙,匆忙弃城而逃。红军又一次攻克了永新县城。
这次战役,击溃敌人3个团,缴获枪支800余支,杨如轩负伤逃跑,敌人死伤数百。红军在地方武装及永新广大群众的有力配合下,胜利地粉碎了湘赣两省敌军的联合“会剿”,取得了根据地创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从而使井冈山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在永新至今还流传着赞颂“龙源口大捷”的民谣:
五月里来是端阳,
七溪岭下摆战场,
不费红军三分力,
打败江西两只羊(杨)。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