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参考

【#高三# 导语】高中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个方法要一直保持下去,才能在最终考试时看到成效,如果对某一科目感兴趣或者有天赋异禀,那么学习成绩会有明显提高,若是学习动力比较足或是受到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或刺激,分数也会大幅度上涨。©高三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参考》,希望助你一臂之力!

【篇一】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参考

  《鸿门宴》

  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杯杓(“杯杓”同“杯勺”)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不者(“不”通“否”)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啗之(“啗”同“啖”吃)参乘(“参”同“骖”)

  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驻军)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入前为寿(走上前)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刑人如恐不胜(惩罚)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称王)

  寿毕(敬酒)

  B名词作状语

  发上指(向上)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E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今事有急(急事,紧急状态)

  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

  句式解析

  (1)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此亡秦之续耳。

  (2)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客何为者?∕籍何以至此)

  ②.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沛公军霸上∕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贪于财货

  具告以事∕长于臣∕因击沛公于坐∕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得复见将军于此

  (3)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珍宝尽有之。)

  (4)省略句

  为(省介词宾语“之”)击破沛公军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比较…哪一个…”)何辞为(“为什么…呢”)

  重点词语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昙花一现:原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很快就消逝。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

  礼尚往来:礼仪上重在有来有往。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很体面,有气派。

  攻讦:(因利害冲突)揭发并攻击他人的过失或隐私。

【篇二】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参考

  1、字词

  芙蓉、慷慨、青青子衿、嘉宾、阡陌

  羁鸟、樊笼

  2、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秋风萧瑟,红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中的名句。

  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亦有、“隐逸诗人”之称。

【篇三】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参考

  1、文学常识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2、词语读音

  修姱、嫉妒、謇、忳郁悒、侘傺

  溘死、鸷鸟、方圜、攘诟、谣诼、延伫、芰荷、偭、兰皋、椒丘

  岌岌、杂糅、昭质、可惩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参考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