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噪音(巴恩斯作品)》读后感1300字
读完这本书 一向对人名不敏感的我努力记住了这个名字 肖斯塔科维奇(感谢智能输入法的发明 它帮人补足不熟练的知识点)
我去搜这个名字 然后点开他最热门的第二号爵士组曲 才发现这是不久前电影《邪不压正》里的电影配乐 很难说这是一种缘分还是巧合 但在生活里越来越多地经历这种互文之后 我开始习惯于将它作为一种馈赠
这本书用肖斯塔科维奇人生中三个重要时刻串联起他的一生 有趣的是 作者在访谈中谈到 这三个重要时刻各自相隔十二年 且都是闰年 而肖氏本人是迷信闰年的 彼时作者正苦于寻不到开启创作的正确形式 而历史的巧合为他提供了一种浑然天成的创作结构 就好像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待被人书写 这又是一次互文
肖斯塔科维奇最著名的故事 是他手提行李箱 每晚站在电梯旁 等待有可能到来的抓捕和审讯 因为他那部将麦克白的歌剧触怒了斯大林 一夜之间 他的音乐就从佳作贬为狗屎 身边的艺术界同仁不断被提审和“清楚” 他亦在惶恐中不可终日 他不想被妻子和女儿看见自己半夜从床上抓起来的情景 于是选择了一种看起来更尊严的方式迎接他的命运
在一无所有之时 人尚可守护尊严 为什么却在荣耀之时 连尊严都守不住了呢?
这便是我认为这本书里非常精彩的一个篇章 肖斯塔科维奇在艺术家大清洗时躲过一劫 作为苏联重要作曲家的身份再次被承认 斯大林要求他代表苏联去美国访问 他被迫前往 阅读不属于他自己立场的演讲稿 公开指责他最尊敬地作曲家 并当众接受已成为美国公民的俄裔作曲家的责问 违背自己的内心承认他用户苏联当局的一切立场 他公开发表的所有言论皆是他内心所想
肖斯塔科维奇是单纯又纤弱的艺术家 他只对作曲和家人感兴趣 为了保护这两样东西 他不断退让和妥协
坚持立场不畏强权做个斗士 还是不断缴械投降 究竟哪个更难 这其实很难说
肖斯塔科维奇也尝试过努力抵抗 斯大林死后 在苏联开始平反的年份里 当局要求他做音乐协会主席 用来向人们证明旧时代的过去 肖氏明白这一切不过是沉沉浮浮的中的一个段落 不想再参与其中 却受不住当局的反复邀请 当他看到自己接受这一职位的消息最终还是有人替他发布了之后 他放弃了最后的抵抗 从此一泻千里入党 去做音乐协会主席 签署并不出自他手的社论 去写他自己也觉得是垃圾的作品…
我自己对英雄的理解是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心里害怕但还是会去做 我不知道我的定义能否概括我们的作曲家 但某种意义上 我的英雄他本身也是个“弱者”
对于那些本身充满勇气又天赋异禀的人来说 英雄行为对他们并非难事 他们就是勇敢本身 这就像天生苗条和经过努力减肥成功的胖子一样 哪怕胖子没有变瘦 但他日复一日的挥洒汗水对人仍是一种鼓舞 人对命运的抗争 这是从古希腊时期起就被人反复称颂的命题
肖斯塔科维奇放弃了作为一个外部的人的尊严 却守住了他的创作 没有让自己的子女去孤儿院 然后被别人教育成他所不愿看到的人 他的反抗不是摇旗呐喊式的 而是默默的 一个创作者式的 作者称其为反讽
读书的开头时 因为觉得太过晦涩不知所云 险些放弃阅读 但是作者不时跳出的哲思的语句却又不断留住我 长达四十年的创作经历让他知道怎样将大部分人心之所想准确的表达出来 让你在那些抽象的语句中寻找到自己具体的对应 从而寻找到阅读的路标 这也没必要嫉妒 毕竟他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