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2400字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10-03) 10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2400字

看完之后,感觉很难受。当全书结束的时候,书中的点点滴滴也开始串联起来了。虚无的十字架,十字架秉承的是耶稣受刑的那个十字架,代表的一种收到的惩罚,或许是心灵上的,或许是肉体上的。虚无指的是这中十字架实际上并不能被外界的人所给予,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并不是说一定是在监狱里才是实际的受刑,书中的许多杀人犯,即使在囹圄之中,也只是如行尸走肉般活着,而史也却一直背负自己给自己的十字架20多年,尽自己最大可能去弥补,谁对谁错?

首先说一下死刑,在前部分,看到小夜子因为自己女儿被杀后,强烈的要求杀人犯死刑,以及小夜子被杀后,其父母也要求杀人犯是死刑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切本就是理所当然。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古往今来,天经地义。那时候也为日本的刑法制度着急,为什么可以因为不是刻意杀人而变成无期,然后减刑,然后还可以假释出狱,然后有了再一次害人的机会。这样真的是对的吗?想起东野的另外一本书《信》,弟弟因为哥哥杀人的行为,一生都在背负着虚无的十字架,是被迫背负的,忍受着来自他人的异样的眼光,即使他的哥哥是真心真意的在忏悔。书中描述的罪犯,假释出狱后,会受到更多歧视的眼光,没有收入,为了存活,又走上了其他的歧途,这是该归咎于社会,还是归咎于政府的死刑制度?我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古人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今人又言,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个错误和浪荡的界限在哪?在哪里的时候,才可以被社会认可,不仅可以原谅,而且甚至把以前的错误当做是是为以后辉煌人生的垫脚石,而什么错误又是不能原谅的那?毕竟人的个人档案是要伴随自己一生的,有时候是一个学校的处分,就可能让社会上的大公司把你距之门外?何况是杀人这种事情,估计稍微有点门槛的公司都会拒绝你。也不知道这个社会对人的错误到底有多大的包容度,也不清楚,那些曾经犯过很大错误的人,坐过牢的普通人,在中国又是怎样的一个生活状态?政府是否考虑过犯人在经历过法律制裁后,后续的道德谴责会持续多久?渗入多深?但是书的后半段,真的是有点让我不知如何作答是好,沙织和史也因为年少不懂事,在初三时,沙织意外怀孕,生下孩子后,两个人将其活活闷死,然后小夜子让他们去自首,她的理由是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而让人死亡的,都需要处于死刑。我隐隐觉得这样的处理很不合理,首先,史也当时才初三,也就是15左右,未成年,并不会构成这个严重的罪行,其次,假如这样算是犯罪的话,那些流产堕胎的算是杀人吗?难道只是个人主动和个人被动的区别吗,还是说婴儿落地的那声啼叫开始,就意味着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难道堕胎,取出来的是胚胎,只是少了几个月的孕育期,就是截然两个物种吗?有些不能接受,但是找不到好的辩解的依据。东野在书面封皮中,也写到这样一句话:无论凶手事后如何反省,多么后悔,死去的生命都无法复活。想起前些日子,去看《唐人街探案2》,医生认为自己挽救无数生命,所以想靠着杀别人来满足自己所谓长生,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对这个世界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或许死一个普通人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影响。死一个卓越的人会让这个世界的某个行业的进程拖慢,所以我只能用人生而平等,又好似有些牵强。《犯罪嫌疑人的献身》里面曾经说过,虽然说有些只是世上一个很不起眼的齿轮,对这个社会1的运作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每一个齿轮都有其保持自身存在的权利。以我如今的认知,尚无法判断死刑的优劣,也没有去特意去学习本国的死刑是如何判定的。

其次,是性教育吧。我原本以为在日本色情业如此发达的国度,性教育应该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发现也是靠自己探索的,甚至有些女性在找不到工作时,第一想到的是去色情行业,这时就深深感到我们国家之初就严厉去打击青楼这个产业时,还是蛮好的,至少不会有人找不到工作就想着去那。但是中国普遍的性教育普遍也是不涉及的吧,都认为是羞羞的东西,一群男生在寝室可能会稍稍谈论,在大庭广众之下,这种都会被人认为不好的。所涉及的知识只怕是来源于自我摸索和XX国动作视频,稍微想要深入了解的,买一些书籍,但是课堂上,父母那里这种教育真的是太少,接近0,都是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都说现在要追求人性的解放,大众还深深鄙视一部分男生希望自己未来的另一半是处女的要求,认为是直男癌晚期,认为思想保守,何齐不公?我也是不是谴责什么?只是说,给彼此都多些包容,为什么同性恋都可以被接受,找女朋友是处女的男生反而被唾弃,前一段时间看《非诚勿扰》其中的一个女嘉宾是拒绝婚前性行为,不想改变自己的原则,说的是不想体会不到开放带来的幸福,也错失了保守带给自己的幸福,这样也蛮好啊。额,跑偏了。还是希望未来的教育不仅能多关注一下性教育,也能多关于一些情感方面的教育,我觉得我身边好多很优质的男孩还没恋爱过,只有一颗滚烫赤诚的心,没有方法,没有套路,错过一个个自己曾经心动的人。

最后吧,我总觉得,书中的沙织太过信命,当她把自己的孩子闷死,然后埋进土里,她的人生似乎也被埋葬了,她的一系列的不幸,都归咎于此,认为这是她应受的惩罚,然后对生活失去信心,坐台,当妓女,去勉强的维系生存。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太过在乎自己的过往?认为自己上了一个一般的大学,没有特别突出的特长,很平凡,甚至有时候认为自己连平凡人都不如,因为过往的失败堆积起来,让自己都不敢追求了,那些敢于追求的是因为自己曾经成功过,然后给予自己信心,然后恒者恒强,弱者愈发孱弱,我不是去想说某些人的生活不好,个人对生活的追求不一样,选择的路不一样,这很正常,但是当自己想要做一件事时,为什么不想想自己过去失败所获的的经验,而不是紧紧用过去的失败来否定自己,毕竟,过往1也只是过往啊。

总觉得每次写书评的,写反思的时候不是自己,很不像平时生活的自己。这难道是因为文字的魅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虚无的十字架》读后感_2400字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