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900字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企盼家书,是温暖的等待的滋味。
家书是过去千百年来主要的沟通方式之一,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联系方式,其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
1954年,傅聪出国留学临行时,父亲傅雷的“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句话,是傅雷先生对儿子的唯一叮嘱。从此,父子俩(也是其一家)开始了漫长的书信交流。
在今天所读的,贯穿十余年的往来书信中,我们对傅雷先生一家,尤其是对傅雷、傅聪父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近二百封的家书里,无一不体现出傅雷先生“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这一教育信条。小到写字、穿衣、吃饭,大到学习民族文化、报效祖国。一封封书信往来,从生活、学习、艺术、人品、情感、婚姻、修身、齐家、习惯、思想、道德等等无所不包的方方面面,有细致入微的启发,有语重心长的教导,有幽默含蓄的指点,也有中肯率直的批评。傅雷先生与儿子那种亦父子亦师生亦朋友般的感情,在每一封家书里,都温馨的流露在字里行间,读来为之所感动。
钱钟书对傅雷先生的评价――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两个人很重要,一个是“不宽恕”的鲁迅,一个是“大爱”的傅雷。在每一封家书里,在傅雷先生的作品中,以及他老人家所取得的成就,所透露的,不仅仅是傅雷先生的对艺术的高深的造诣,而是一颗更崇高的父亲的心。是浩瀚宽阔的胸怀,是无尚博大的爱心!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所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
《傅雷家书》与《曾国藩家书》一样,被奉为“教育圣经”,他永远是我们教子、修身、齐家的宝典,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傅聪说:父亲也不过是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一个非常突出的代表。《家书》我不忍卒读,一翻家书,我就泪如雨下。《家书》里说的话都已经刻在我心里很深很深。
这,也是我的感受!
往来书信,是温暖的拥抱的滋味。
现在的光阴变的快,车,马,邮件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