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_1300字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09-17) 6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1300字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这是一个终其一生为国为民的邓小平主席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其身体力行一辈子的信条。

这本书洋洋洒洒近五十万字,详细地向读者描绘和解读了邓公为国家为人民服务30年的种种。作者傅高义是著名的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虽然乍一看像是华裔,但是傅高义先生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犹太裔学者,只不过名字翻译过来时候的甄别产生了误会。但是傅高义先生并不是我认知的传统的西方学者:他并没有任何在文字中给我们带来那种中西方文化之间的隔阂。他熟悉东南亚历史和国际关系,他出版的《日本第一》和其他关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传记都是畅销的著作。正是这种大而全的知识体系,让其作品不只是在单线平铺直述,而是有适当的展开,写出对应时期对手国家(如苏联、日本等国)的真实反映和目的,这是那些勉强只对中国单线历史有所了解的东方学者和西方学者都望尘莫及的。这也是我在上一篇《毛泽东传》书评中点出那位作者所欠缺的一点。这种大而全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清晰的看到我国领导人的每一个行动背后的动机和对周遭国家产生的影响,将知识壁垒打破,融会贯通,仿佛也是看了30年的东南亚史。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邓公与周公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其在国际关系上面更加予取予求如鱼得水,所以在介绍其生平的时候必不可少的要将他走访和维持的多国关系放在看客的眼前。

这难能可贵的表述并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傅高义作者花了10年的时间的了解和反复修订才将这段宝贵的历史,以最接近事实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其中对真实的追溯让人十分感动,作为读者,我常常看到在介绍关键性事件的时候,作者几乎一句话后面带一个摘录注释来表示出自己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这本书光引用目录就有100页。这一切也让其进入美国国家图书奖终选名单变得理所应当。

而作者在访谈中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写邓公传记时,轻松地讲了一段趣事:2000年夏,傅高义在韩国济州岛同记者唐·奥伯多弗尔聊起对未来的规划,这位被傅高义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了不起的东亚事务记者对他说道:你应该写邓小平。经过几周的思考,傅高义采纳了他的建议,为《邓小平时代》一书的诞生埋下伏笔。

让人叹服。

我很少对一书作者有如此高的敬意和了解的意愿,但是这里真的很感动能有这位作者能给我们产出这样的作品。

回到我们的主人公。在傅高义眼中,起码可以用这十个关键词来概括邓小平:聪明、谨慎、领导力、头脑清醒、极富魅力、精力充沛、直率、务实、爱国、强硬、好学。

在其书中,这十个形容词背后所代表的事件会生动的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一位在为党为国为民奋斗中“三进三退”而不失初心的邓公,一位能力排众议拨乱反正将中国从文革时代带回来的决策者,一位为国民综合教育而奔走的国父,一位认定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敢于尝试改革开放尝试设立特区、敢于和既得利益集体对抗的改革家,一个个人魅力巨大、到暮年还仍然活跃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外交家,他就是邓小平。

作为一名后生晚辈,我觉得这种了解是必要的,不光是对国家的热爱,还有对为这个国家奋斗一生的邓公的致敬。

我看到了一句话,说的非常对,它说:

有人问我邓小平时代是什么时候,我说,我们现在还生活在邓小平开创的时代中。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邓小平时代》读后感_1300字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