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红楼梦》读后感_1700字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09-15) 7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红楼梦》读后感1700字

落魄生长,一梦红楼——读《红楼梦》略感

三月中旬,乍暖还寒。

与许久未见的老友联系,问到最近境况,我谈及在读《红楼梦》。这位老友当初班里也是学习一等一的人物,这次竟对我说:“我也在读书,但这种层次的书我是看不了了。”

好像又一个春天来了。叶子悄悄地变绿。走在路上,感觉风也不很凉。但空气中又在悄悄发酵一种很忧郁的东西。我不知那是什么。春天的风刮过《红楼梦》的书页,我的思绪如草木一般疯狂生长。

我的身边一切都很旺盛,是那种太阳已升起万物破土而出的茂盛,但《红楼梦》里有刻进骨子里的衰败,一种大架子已空空如也,几近倾颓,散发着腐烂气息的衰败。我放下书本,觉得世界新鲜,捧起书本,又觉得荒凉席卷而至,身体尚有知觉但已然动弹不得。

有的东西,不曾接触,你全然不知它背后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也曾自视清高,未开启书本之时以自己的三观衡量书中人物,以为我会厌恶林黛玉的矫揉造作,赞赏薛宝钗的待人接物,对王熙凤的精明洞察冷眼旁观。粗读一遍下来,怜惜林黛玉,觉世间竟还有如此惊艳潇湘;无感薛宝钗,仍为她玲珑剔透却落魄至此感到不公;对王熙凤从佩服得五体投地到恨得咬牙切齿再到最后的慢慢释然,“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几代人的故事序幕华丽揭晓,幕落轰然倒塌,粉身碎骨,一滴不剩,真让人无端向往另一个红楼,宛如在一个欲图构建已久的乌托邦做了一场荒唐大梦。

未看名家于《红楼梦》的解读,我已知每个人心里都有最独一无二的红楼。

曹公岂止是写一个故事,他堪称在建构一全新世界,但这世界与他又息息相关,无时无刻不浸满他活过的、看到的事物的影子。我们带着新时代专属的眼光去审视这一时代印记,看林潇湘如何潇潇洒洒夺魁菊花台,看贾宝玉如何在封建刻薄年代挥洒风流,看薛宝钗如何八面玲珑使得贾家上下称道,我们艳羡他们生如烟火般绚烂绽放,去又留下一生挥抹不去的独特印记。然我们挑剔又嘲讽,笑林黛玉体弱身娇满腹狐疑,整日活在惆怅与伤感之中;笑贾宝玉一生风流终落得姐妹散尽、所爱皆失,“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笑薛宝钗用尽心力去遵从那个时代的道德标准,最后仍落得一无所有——可是到底,《红楼梦》仍漂亮的惊心动魄,那个封建时代予人的落魄让我们清清楚楚看明白了某些夹杂现实的东西,让我们一次次欢喜,一次次叹息,一次次看着事情不可逆转着向某个方向缓慢而又迅速的驶去,甚至在某一刻我们清清楚楚的仿佛看到了自己——一个在时代里做着红楼梦的不知所措的自己,一个明明看得清楚现实依旧不愿沉溺的自己,一个多想向着某个方向逃离永不回头的自己。

曹公的时代是一个专制的时代,比起新世纪的我们,他们有太多年少的梦想无法实现,太多倾心的佳人注定无缘,太多繁华鼎盛一夜之间倾数陨落,太多善良的人蒙冤受死,太多腐朽权贵夜夜笙歌——因此,曹公注定只能用手中一只薄笔构建一个注定只存在于幻想之中的红楼,那里有林黛玉纯真任性、敢爱敢恨;那里有贾宝玉憎恶功名、只倾一人——但曹公又在这梦一般的梦里留下了赤裸裸的现实,最毫不留情的把这样一份美梦崩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不知让多少书外之人痛彻心扉,而贾宝玉疯傻结婚薛宝钗、最终执意选择出家又让多少人含恨长叹?及至贾府一夜被抄家颠覆,昔日谈笑风生、年轻美好之人相继离去,大观园沦为飞禽走兽之地,桃花社连文稿都不曾留下;林黛玉被贾府日渐遗忘,贾宝玉慢慢看破红尘,封建制度不知要害多少女儿,纵力挽狂澜仍多少红颜薄命?贾宝玉高中举人后只剩与父亲道别,贾府一切从头,宝黛故事止于此,绛珠草报恩何人知?罢,罢!这场荒唐又荒唐的梦,在三月这个季节,在我的脑海轰然落幕了,我在这万物生长之日只觉荒凉又起,几近欲言,环视四顾,竟无几可谈者,堪堪又止!

曹公十年红楼未完,成多少人内心深处的最大遗憾?这一过半截止的故事,最终无法给我满意的结局。若是曹公,可会使结局稍微温柔?可会使宝黛沟通心意再离去,不至于“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木石金玉终为空,贾府落尽始从头。

红楼往事随风逝,我从此不敢看潇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红楼梦》读后感_1700字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