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20世纪经典著作)》读后感1300字
这本书说的就是一件事,而且从一开始就已经交代清楚了。大分子在原始汤里不断制造自己的拷贝,当能用的资源不足而需要与其他大分子竞争的时候,他们通过长寿/快速拷贝/准确复制或者其他手段来增加拷贝自己的可能性。
这个其他手段他也举了些例子,可能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阳光来获取能量,或者以前者为粮食。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我们只要知道基因为了生存会借助一切身边的资源来强化自己,就好像我们做一件产品,目的也是要让他能生存足够长的时间。区别只在于,基因没有被道德和意识约束,他能豪不犹豫的毁掉离他最近的家伙,高效率的利用身边的资源,而我们做产品前提是合情合理/合法。
设计产品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足够长时间,可惜我们不能用基因构造人体的方法来构思我们的产品,就像小说描述的仙女座人,通过信号指导距离200光年的地球人建造计算机,从而统治地球人。外部环境变化实在太快,如果把底层写死,也就是一开始预想可能遇到的环境/问题还有对应的规则,那产品就会变得臃肿和不灵活,更容易被涮掉。
基因构造或许不是个好主意,但制造基因却是个绝妙的方法。试想一下,基因最小的遗传因子我们称为顺反子,由于是减数分裂,一个基因里最小有两个同样的顺反子争夺同一个位置,还不要说有可能来自外公外婆,祖母祖父的同位顺反子。一个顺反子只要足够小,可以追溯的亲代就能更远。再加上顺反子出点差错,来点倒序或者接反,带来的变异可以成千上万。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一个基因可以选择的组合实在太多,他们都得争夺对应的位置,但能胜出的只有一个,在这么多可选项面前到底要怎样做。
不要忘了,基因的目的就是要生存,而且时间足够长,那么一切能帮助他活下来的都被认为是\\好的\\,而一切起到阻碍或者没什么作用的就被认为是\\坏的\\,基因只需保留“好的”去除“坏的”就这么简单。同样说了这么久产品要做减法,那减在哪里?如果笼统的说要把功能做个概括就是减法显然说不过去。可以像基因那样,只保留最小能活下来“好的”要素。
不要为了画面美观而无视性能是否跟得上,不要为了实现某个功能而把流程变得繁复。如果你自认知道客户需要什么,就不要忽视必须让产品活下去的原则。也就是必须制作最小化可行化产品。
基因指导我们制造最小化可行化产品,但产品投到市场后又应该怎样做,《自私的基因》提供了一种方法,正确来说是之前看过一篇叫10000次实验的文章,让我联想到基因对市场的应对方法。
爱迪生做了10000次实验才得到制造灯泡的材料,facebook同时运行的版本有上万个,这些实例都告诉我们,产品是否适应未来是不可预测,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更多的实验来验证市场,从而找到适应市场的最优产品,而基因的做法是产生上万个副本,每个副本都独一无二但最后获胜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市场验证的产品。
关于基因怎样指导产品设计的论述先到这里,后续会不会更深入或者只是对前面的内容做扩展补充,就得继续读下去。不过正如凯文凯利对未来的设想那样,所有机械都生物化,而所有生物都机械化,无可否认生物是至今最成功的“产品”,值得所有人造物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