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_1200字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08-17) 9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1200字

读村上春树的小说就像在四五月的春天,阳光正好,春风不燥,漫步于广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场,草场上有斜坡,有巨大的榕树,有食草的马儿与温顺的牛羊。要是累了,就两腿一盘,席地而坐,要是困了,就侧身而卧,眯着眼,听风吹云,牛吃草。
就是那么一种惬意,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像听一首悠扬的曲子一样,只需静待曲子的进行,听到哪儿呢,要听到哪儿呢,词曲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都不必在意。闭上眼睛,默默听着就好了。
这就是村上春树文字的魔力,极其典型的,独具风格的,不用依靠故事性来吸引读者的魔力。没有强烈的戏剧性冲突,没有逻辑性的限制,出脱了俗世不染尘泥般的天马行空,又有落到现实意味极富哲理的人生价值。
总的来说,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是很轻松的。信步而行,任意翻到哪一个段落,都能饶有兴趣地读下去,这种读下去又不似金庸小说那般用紧凑和悬疑的故事引你读下去,这种读下去是通透而和谐的,是整本小说所有人所有故事都在走向一个共通的主题。所以无论从哪里读起,之前的文字和未来的文字讲述的其实是同一件事,同一件无法用语言具体言明,但是暗暗隐藏在每一次对话,每一次抉择之中的事。
村上春树的小说是发散的。不似现实主义小说,所有的人或事归根结底都是现实的缩影,戴着名为现实的枷锁,所以无论如何讲述,一切一切都在向内收敛,最后形成现实的映射。现实主义读来是沉重,是繁琐的,它或许包含有伟大的情感,但同时也会包含俗世的无奈与妥协,包含人类最深的劣根性。村上春树的小说是发散在外的,现实仅是其世界的一个侧面,虽然这种发散是统一的发散,是相似的发散,但已远远地超出了现实之外。那里是一个奇异、巧妙、荒唐却极具吸引力的世界,是一个由相似的人构成的世界。
相似的人才会相遇。就如同村上春树在前言中所说,《海边的卡夫卡》中出现的人保有一贯性,他们自成一统。小说中的人物的世界观都是包容,开放的,这是他们的共性。他们不会因无法理解而去否定别人的世界以及看法,相反他们竭力寻找他人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的共通之处,也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这本小说才会有了如此的轻松惬意之感。它并没有说教式的想要认真阐明某个道理,而是直接地呈现出来另一种生活,至于理解,也就是各花入各眼了,所以我们读起来,多多少少像是在读自己。
这是很难得的,作者没有想尽办法大刀阔斧地往读者脑袋里闯,而是自己静静地悠长而缓慢地讲述自己脑海中构思的世界。我们看到这是个怎么样的世界,其实就是看到怎么样的自己。有时候读过是午后,关掉屏幕,闭上眼睛小憩,那些对话的语言语气就像气味一样氤氲在脑海里,在半梦半醒的残存的意识里重复,一次又一次。就在那样的状态下我才明白,人物的对话不是对话,而是同一源意识的自问自答。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_1200字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