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3)篇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07-31) 7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作者:萧红 《呼兰河传》,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全书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全书七章可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尾声余响不绝。萧红以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的巅峰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呼兰河传在线阅读地址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眩惑。在呼兰河畔,人们对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他们过着卑琐平凡的生活,对生命抱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漠然态度,而在对鬼神的精神依附上他们却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也许正因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无知,才促使他们把最大的希望投注在对遥遥无期的来世的关怀上。呼兰小城有非常齐全的为神鬼服务的设施:几家扎彩铺、老爷庙、娘娘庙,还有龙王庙、祖师庙、城隍庙,相应的便是异彩纷呈的不少精神上的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呼兰河人也就在这些信仰风俗中找到他们的一点卑微的生存的理由和乐趣。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封建陋习是一把杀人于无形的刀,善良而愚昧的人们以爱之名残害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小城人麻木的生活其中而悠然自得,一代洛神萧红却对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陋习选择了有意识地反抗,她为了追求真理而牺牲了童年的欢乐,为了要把自己造成一个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甘愿苦苦地学习,可是正当学习完成的时候却忽然死了,像一颗未出膛的枪弹,这比在战斗中倒下,给人以不知如何的感慨,似乎不是单纯的悲痛或惋惜所可形容的。庆幸的是,在她倒地之前,她怀着寂寞的心情,在这悲壮的斗争的大时代中以含泪的微笑回忆了这寂寞的小城……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萧红的文章那反讽的手法和鲁迅的有些相似,既带有尖锐的批判又有必要的幽默。这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形式记述,以一个对所述事情无能为力的小孩视角,使作者独立于其他人物事件,符合作者那孤独的性子,使全书都有一丝孤独的气氛。

对于书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如果仅仅怪罪于封建社会的遗留又太过宽泛,因为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命运都是有确确实实存在的原因供找寻。比如小团圆媳妇的命运,那是完完全全被周围的人推到绝地的,她婆婆她们那样的人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既可怜而又可恨。有二爷的形象给我的感觉似乎像红楼中的焦大,一生孤独的他使人怜悯,但那倚老卖老,不学无术又使人厌恶。歪嘴磨官他们家具有很多优秀品质,正因为如此他们获得了自己的幸福。但同时思想的僵化死板也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作者的童年是孤独的,后园和储物房是她唯一的玩伴。因为是女孩,她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我想若不是那在全书中为数不多的思想不麻木的爷爷的存在,她的生命又将何去何从。

在书中还保留着自主思想的人并不多,走进这样的世界就仿佛进入僵尸的领地,但你又完全没有理由去指责他们任何一个。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有的书是翻开之前压根没想到这么好看,比如这本。几年前看《黄金时代》时,只觉得萧红很作,还连带着把看都没看过的《呼兰河传》嘲讽了一顿,说一定跟张爱玲一样矫情又无病呻吟。现在想来真是…啪啪啪打脸n因为从小长在城市,从来没有接触过乡下生活,所以一直以来对乡土文学有着莫名的爱。但说实话,这种题材能写得有趣又深刻的,真的凤毛麟角。但我觉得这本书做到了。我很喜欢这本书的视角,清澈、寡淡、疏离而又逃不脱地置身其间,不着一字就把想讽刺的东西表达得淋漓又残酷,顺畅又愈演愈浓。有的人就是天生的作家啊。读书的时候一直在脑补《黄金时代》里汤唯的声音和脸(真的没想到时隔这么久还记忆犹新!),就像她坐在面前给你讲故事,真的是幸福的不得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3)篇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