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人生有何意义 读后感(3)篇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07-27) 6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作者:胡适 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章。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人生有何意义在线阅读地址人生有何意义 读后感 第(1)篇

人生有何意义

胡先生的这本书,我读的断断续续的。

读的时候钦叹先生对那个时代所面临的紧迫问题的思考与指引。有些观点放到现如今来看,或许不能被人同意或信服,但我仍然佩服先生对各种现象的细致深入的剖析。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然而肯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并有所成就的学者却并没有日益增多。

前几天看一个综艺节目听到这么一句话,他说我们的进步都是模仿来的。乍一听,这句话够新奇,有点意思。

模仿的前提是观察,然后在观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原有的模型或是另外获取灵感创造新事物,哪怕只有一点点变化,都是进步。社会就是在人们不断观察社会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进步的。

同理,不论是做人还是处事或是治学,学会观察,乐于思考与反省很重要。但光有态度也不够,还需要即刻的行动力。(我怎么觉得我怎么扯都能扯到行动力上来,然后再一不小心又扯到人生上面去,哈哈哈)

这本书的名字很宏大,更烧脑。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很多人给过回答,答案不一。这个世界七十多亿人口,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自然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有所不同。也正因为这些不同,这个世界才不显得那么单调乏味。

就我个人目前的经历和心境而言,过好每一天,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愧于心不愧于行,就是最大的意义。

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阐释的那般,在不同的阶段,需求是不同的,那自然对于人生意义的定义也就不同。我这样说可能有人说我幼稚,嫌我肤浅,没关系,我经历少阅历浅,可以接受正常的批评。

暂且写这么多吧,脑子乱七八糟的,简直不知所云。

人生有何意义 读后感 第(2)篇

今天停电了两三小时,给了我机会一鼓作气读完这本书。

之前对于胡适并不了解,但这本书让我觉得他至少有两点特别值得学习的地方。

第一,胡适极有自己的想法,不论是对于传统文化,还是社会运动,或是当时热议话题,胡适都提倡“实地考察”“实事求是”,不喜欢虚头巴脑的东西,或是无关痛痒的长篇大论,空话很多人都会说,可是问题的根源没被找到,便还是解决不了。胡适便很愿意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得出结论,所以他很多观点,即使在今天,在我看来,也是“新”的。

其次,胡适极其有信心。他说许多人失望,是因为没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业,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是要几十年几百年地奋斗下去的,有了这样的观念,知道前路漫漫,自然不太容易丧失信心。看他的一些话,总是能有了信心和希望。

想想那时候的人,也不过是我这个年纪,都已经上战场了,写文章了,以笔为刀,振臂一呼努力让全中国觉醒,我啊,空长年岁,不长智力。

人生有何意义?我想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大家都要找到一个意义,才不至于没什么活头,能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我的人生意义之一。但真理的高峰绝不会因为我的渺小而迁就我,还好,有许多哲人的思想供我学习。有时候看多了,我也摇摆不定,社会上的声音一起涌进来,我也难以判断,但这本书倒是给我提供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办法,希望以后,我也可以用理性和逻辑,努力接近真相或真理。

人生有何意义 读后感 第(3)篇

对本书中有关中国人的信仰与思想史有了新的认识:n中国人的信仰与思想史分为两个时期:n(1)中国固有的文明时期(1300B.C.—200A.D.)n(2)中国思想与文化的印度化时期,也就是,佛教和印度人的思想开始影响中国人的生活和制度以来的那一时期(约200A.D.—19世纪)n为了研究中国宗教与思想史(the Religious and IntellecttuaI History)的学者的方便,中国固有的先佛学时期(Pre-Buddhistic age)可再约略地分成两个主要时代:n(1)原始的中国主义时代(the Era of Primitive Siniticism),也就是商周民族的宗教信仰与习俗(Practices)的时代,对于这个时代,这里拟用了“华夏主义”(Siniticism)或“华夏宗教”(the Sinitic ReIigion)一词(1300—700B.C.)。(2)思想与哲学的成熟时代(700B.C.—200A.D.),包括老子、孔子(551—479B.C.)迄于王充(29—100A.D.)以来的正统派哲学家。为了特别有关中国人思想中的不朽概念的讨论,我们要问:n(1)关于早期华夏信仰有关人类死后存在的概念,我们究竟知道些什么?(2)中国正统哲学家对于不朽的概念究竟有什么贡献?n(3)我们要怎样描述在长期印度文化影响下中国人的人类死后存在的观念?n本书的很多哲学理念和西方哲学名家的观点不谋而合,这本书更适合给学生及青年一代醒脑,会有一些批判,揭示了一些社会现象,对有志青年会有新的启发……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人生有何意义 读后感(3)篇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