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村上春树著 林少华译 《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重要的长篇小说,比肩《挪威的森林》的成熟之作,迄今已译成逾五十种语言,销量超百万。书中特别收录村上春树首次为中国读者所作序言。本书以村上独特风格的两条平行线展开,一条描写少年“田村卡夫卡”立志成为世界上最坚韧的人,离开家乡踏上旅途,在一座旧图书馆遭遇一系列奇异事件,一条描写一名失忆老人在一桩离奇杀人事件以后走上逃亡之路,在汽车司机星野的帮助下恢复遥远的战争记忆。书中在构建魔幻现实世界、编织精巧复杂情节的同时,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表达了忧虑,对日本的文化传统作出了反思。译者林少华教授对译文作了修订,纠正了部分误译、漏译。并新写了译序,对作品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海边的卡夫卡在线阅读地址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600字 第(1)篇
31/Mar–6/Apr 2019
卡夫卡四岁时,母亲突然失踪,带走了比卡夫卡年长六岁其实是田村家养女的姐姐,不知何故却将亲生儿子抛弃。小说采用奇偶章分别讲述不堪忍受父亲冷酷和诅咒的少年卡夫卡在15岁生日毅然离家出走和丧失记忆的老人中田隔空完成卡夫卡父亲弑父恋母的预言,全书大量运用隐喻将梦幻与现实结合,打破了现实与超现实的界限,同时借着女教师的失控和两个逃兵,作者对二站进行了反思。
近代弗德伊德的影响,俄底浦斯王的故事被人更多的理解为弑父恋母情结而忽略了命运这一核心思想,小说通过少年卡夫卡弑父恋母的事件再现,表达了俄底浦斯王的宿命论即人与命运的抗争却在不自觉的实现命运的轨迹,不同的是,卡夫卡是叛逆与顺应命运并存,结尾卡夫卡在佐伯的劝说下,重新返回现实世界,开始新的生活。
哥德说,世间万物无一不是隐喻。
不是人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人,这是希腊悲剧根本的世界观。
源氏物语中六条妃的生魂对日本后世的文学影响随处可见。
结尾的白色活物从死去的中田的口里深夜出来,后来被用于IQ84里的小小人。
小说中可以看到作者受弗兰兹·卡夫卡的影响,后者善于表现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和不确定性。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600字 第(2)篇
如同1Q84,喜欢树上君两条线并排写的方式,交错前进,最后合二为一。期间会琢磨之间的关联性,引人入胜。还是以爱,善,恨,怨的情感为主题,引出了一个15岁的少年,如何面对分裂的家庭,母爱,认知,善恶,情欲…最后回归主体责任的故事。树上君写此书的时候已经念过半百,对于人性的揭露非常犀利,隐喻深刻透彻,这就是他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剖面解析图,层次分明,一览无遗。也许很多人会对书中大量的性爱描写部分画问号,想表现什么?寓意什么?其实,这也是作品想表达出人性真实一面的例证而已,一个15岁男孩的心理的真实反应,也许不曾说出,但是借助希腊神话俄狄蒲思的预言,弑父娶母的经历让少年田中成为了最为复杂人性关系中的暴风眼。
爱和恨是一切情感的根源,笃定人生注定的爱是不存在的,过于坚持就是恨的开始,否极泰来。少年田中最后没有选择世外桃源-死亡,而是勇敢的选择了面对现实去做最勇敢的15岁少年。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600字 第(3)篇
第一遍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没有什么感慨,或者说已经忘记了那些感慨。二刷之后,感慨颇多!
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有处在他们那个年纪的烦恼,对于一方而言另一方的烦恼貌似不大也不会让他/她那么难受,但只有当事人知道,对别人而言小烦恼的事对于自己来说是多么的难以忍受,想速速逃离,去往别的地方。换换周遭的风景,逃离当前的人和事;不做写不完的作业,远离拿自己与别人比较的父母。
逃离后我们会经历许多事,或难受,或高兴,或引起我们的思考(就算没遇到什么大事,那段时间也会让我们思考现在的状态和往下的路该如何走?)。当待的够了,我们又会回来原来的地方,以或多或少不同的心境面对往常的事物。
我们难受,我们逃离,我们思考,我们回归,我们长大!
我们终于长成了坚强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