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01-25) 13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 克雷格·巴克 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经典著作《中毒的父母》重新编辑,再度面世!告诉你如何打破原生家庭的束缚,治愈父母给你的伤害,扭转不良的生活状态。长期雄踞《纽约时报》图书排行榜榜首,全美销量超200万册!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在线阅读地址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我喜欢刷头条,当看到有一位读者问一位作家:家庭氛围好的小孩是什么样的?我感觉因为家庭的原因我有很多的性格缺陷。我莫名的就心疼起来,想必,他一定是生长在一个不和睦的家庭中,其中有过多少的心酸和委屈,不经历过的人哪里能懂。

在评论区有很多人也纷纷说出自己的家庭情况

“我父母吵了几十年,我的记忆中就是他们俩当我面三天一大吵,我脾气软弱无能,然后婚后也是各种吵,十年后离婚。”

“家庭氛围不好就是,过年父母都期盼自己儿女回家团圆。而我妈打电话给我喊我不要回家过年了,去我男朋友家。我妈去她男朋友家。我们家已经四分五裂了。。。。过年都凑不到一块吃顿饭吗?”

“我有一个同学,应该就是有个氛围很好的家庭吧,平时会跟你开小玩笑,有事的时候就十分正经,自己不吃垃圾食品这些,有东西还会很大方的跟你分享,不管价钱高低,很有教养。开家长会时见过他父母,也是很有教养的人呢。”

“氛围和性格息息相关,家庭氛围好,塑造出的人格就像是有源头的谁,谦和,柔软,坚强,成长性强;而除此之外,可能性格会有一方面因为家庭的原因在早期就定性,会有片面性。”

出生在家庭氛围好,父母有教养家庭的孩子,不会理解为什么有些父母是自带“毒性”的,他们残忍地殴打孩子,他们酗酒,浑浑噩噩,他们用言语暴力虐待孩子,甚至还有禽兽不如的父母性侵自己的亲生骨肉。

而这些“中毒”的孩子,童年可能永远也体会不到拥有一对彼此相爱,对孩子开明、坦诚,内心阳光,性格乐观的父母以及其乐融融的家庭的幸福。

而让我们有机会了解这些有毒父母的正是苏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这本书,她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以及作家。《原生家庭》已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此外,她还有多部著作,比如《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金钱魔鬼》《情感勒索》等等。她的书为许多有心理障碍的人指明了痊愈的方向,让这些不幸的人儿得到真正的救赎。

让“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走下神坛,有毒的父母让孩子身心遭到重创

乔22岁,是一名在读硕士,他坦言自己小时候经常在自己的房间里被父亲打,而且是莫名其妙毫无预兆地遭受暴虐。

经常就是当他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父亲就冲进来朝他破口大骂,随之而来的就是拳头如雨点般地砸下来,他一度被打倒失去意识。他不知道为什么挨打,更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再挨打,这种强烈的恐惧让他的内心一生都不得安宁,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每天活的像惊弓之鸟”。

苏珊博士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成年后的孩子同别人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基础。而乔的这种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也一直伴随着他。导致现在他无法和别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也不能与妻子建立健康的夫妻关系,而这些正是因为他童年经历的焦虑、紧张和痛苦,使得这些情绪慢慢演化为负面的预期和偏执的戒备心理。

在另一些毒气深重的家庭中,虽然没有暴戾无常的父亲,但是这种经历却是最残酷最难以启齿,那就是乱伦。它摧毁了童年最宝贵的纯真本质,说这类乱伦父母禽兽不如,该受千刀万剐都不能解恨。

特蕾西有一个在外人看来非常“正常的家庭”,父亲是典型的中产阶级,母亲是一个比较慈爱的人,但这个看似正常的家庭却藏着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因为父亲不能从母亲那里得到充分而满足的爱,就把目标锁定了自己的女儿,想让女儿特蕾西来弥补自己的孤独和挫败感。

因此,他在女儿特蕾西房间的墙上钻了一个洞进行偷窥,之后发展到让特蕾西脱掉衣服给他看,再到事实乱伦。是不是想想就觉得恶心,肮脏?但这些情感往往只是受害者表现的比较强烈,侵害者却能依旧淡定地做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这让我想到台湾著名作家林奕含的笔下人物房思琪,她在十三岁的时候被补习国文老师李国华诱奸,李国华以语言的丝,思想的药,将这个涉世未深单纯善良的女孩牢牢困绑,而这些,折磨、摧毁了她一生。

她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我是馊掉的橙子汁和浓汤,我是爬满虫卵的玫瑰和百合,我是一个灯火流丽的都市里明明存在却没有人看得到也没有人需要的北极星。最后房思琪疯了,而同样经受到性侵的林奕含也自杀了,一个耀眼的明星就此陨落,结局令人唏嘘,更让人愤怒。

相信自己,成为自己的掌控者,让觉知之光照进来

童年遭受的这一切已经成为事实,这些有毒行为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会自行消失的阴影,如果不加以治疗,它会以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丧失对人性的希望。

1,认清主要责任方,把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

小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形成正确成熟的三观,更多的时候他们会把责任自动包揽过来,却给对方找借口和理由。

乔接受了苏珊博士的心理辅导,但他在描述被父亲暴打的时候却依旧为父亲找借口,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才导致要遭受如此的对待。而对于毫无作为,冷眼旁观的母亲,他反而觉得是自己没有保护好她。

乔有着固执的执着,苏珊博士换了种方式跟他谈话,直接让他扮演他的父亲,这样一来,身临其境的情景对话让乔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父亲的真实一面,虽然痛苦,但自身也得到了解脱和释放,卸下了内疚和自责的包袱。

2,释放愤怒非常有必要

在有毒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一直都是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时间久了,愤怒会转化为抑郁症,会让你染上毒瘾和酒精,也容易让自己变成一个紧张、多疑、好斗的人,因为他们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有发泄愤怒的权利。

当然,管理愤怒也需要正确有效的方式:

A、允许自己愤怒,不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

B、表达出自己的愤怒情绪

C、将愤怒转化为运动

D、愤怒的感觉没有错,也不会使得自己更加卑劣

E、将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

3,保持自我的情感独立和完整

苏珊博士认为,如果能撇开其他认的影响,还能自由地拥有自己的立场和情感,那么这其实就是对自身进行了“自我界定”。自我界定在有毒家庭中很有必要,实际上也同样适合我们普通人。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想要获取主动选择权,你就应该少做反应,多做回应,为了在交涉过程中尽可能地化解过激情绪,采取非辩护性回应会让你沉着冷静,从而临危不乱。

4,最彻底的治疗方式–对峙

勇敢地与曾经毒害过自己的父母对峙,这意味着要让他们明确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给自己造成的伤害,然后定位你们以后的关系。说起来容易,想到要付诸实际行动,依旧会令很多人因为恐惧望而却步。

但这却是一条最直接面对自己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最能赋予你能量,最彻底的治疗方式。

首先你需要应对父母因对峙引发的消极情绪的心理准备,了解并能应对将会出现的不同阶段,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已经明确责任方在父母而不是你自己。对峙的方式有多种,写信或者面谈都可以。

而乔在与父母的对峙过程中遭到父亲的不配合,但他更清楚的是,这种扭曲的关系还将会继续损害自己的精神健康,所以,他做好了准备,愿意接受与父母断绝来往或者关系的可能性。

这种与自己父母关系的决裂,打破惯性的关系模式,将旧有的感情牵扯从自己的身上撕扯下来,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但就像是蛇蜕皮,蛹化蝶一样,最终能获得新生。

已经遭受了父母伤害,自怨自艾,妄自菲薄并没有什么用,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摆脱这种负面的关系模式,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在自己的心中种下一个希望的向上的种子,最终它会沐浴在觉知之光下,给你自信和力量,让你自由和幸福。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把扭曲的过去再扭曲过来

文/木生林

美国的心理治疗师苏珊 福沃德博士和影视编剧兼制片人克雷格 巴克合著的心理学文学《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列举的许多案例是有毒家庭对正在成长的纯真的孩子所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他(她)们成年后扭曲的心理难以恢复,痛苦困惑,阻碍正常的社交、影响日常生活,甚或重演及延续有毒家庭的不幸。文中用“有毒”这个词语来描述心理障碍、扭曲变态、阴暗负面的家庭以及父母,恰当精准。书中的疗伤方法实践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阅读本书以后,就好像“有毒家庭”在我们心底里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无法抚慰的伤痛。虽然案例发生在美国,我们不少家庭并没有像书中举例的那样极端的“有毒”,但也确实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毒素”,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正如俗话所说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联想到电视剧《都挺好的》给予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原生家庭的触动与反思,可以在本书中得到认知的醒悟与例证。《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迪与反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知原生家庭的本来面目,即使狰狞、丑陋、悲哀,勇于撕开不堪的伤口消毒,把扭曲的过去再扭曲过来,这个是可以做到的。

接下来,我想用心通读完这本书,尽量写下我的想法。我不会像心理学教课书那样来阅读,而是用人生的经历与体验来阅读。可以这么说吧,原生家庭是一生的影子,对于任何人来说,原生家庭影响着一生的生活态度、甚至于生命的理念。

饥饿感对于想吃有着强烈的欲望,自卑对于尊严有着甚至于不切实际的执着,贫贱对于富贵有着妄想般的追求。

家,是爱情与温暖的体验,也可能是怨恨与冷漠的感受,是爱的源泉,也可能是恨的根源。

至亲之间的相互伤害是不能为外人言的,这个是深深的痛苦,加重丧失对人性的希望,尤其是我们往往忽视这种伤害。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肉体上的,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错过或缺失儿童时期所受到家庭价值观的影响,是人生无法弥补的遗憾,在理智与情感上都无法回避的。

父母在孩子的心里种下精神与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着我们一起成长。有时候会被表面的优越感所掩盖,或者说暂时被遗忘在时光里,一旦触碰便被激活,神不知鬼不觉,滋滋破土而出。

我们可以不需要用孝顺或不孝顺来道德绑架自己,这个会关系到家文化的传承,我们谁都不愿意把毒的家文化传下去的。所以,我们勇敢地来认识父母是否有毒。它们给家庭或小孩带来负面影响的,我认为便是有“毒的。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不是上进的而是落后的,不是勇敢的而是恐惧的,不是乐观的而是悲观的,不是完整的自我价值观的心智成熟的追求,不认识辨别毒“父母,有可能我们便成为下一个毒父母。

肉体上的伤害倒是随着时间而淡化了,精神上的伤害却是刻骨铭心的,尤其是对软弱、敏感而内顷的孩子是耿耿于怀的。

叛逆并非是不可取的,重要的是自我认知。反思是自我认知的重要方法,也是走向自觉的途径。

人类最有意思最有趣味最有力量的便是具有情感,丧失情感或不能感受情感,枉为人类,真不知人间的爱与恨的美妙。

人有一根情感神经,有一根理智神经,情感神经与理智神经搅和在一起综合成另外一根特别的神经叫做心灵。我们有时候听到过这样的话,有人说,在这件事上,我是很理智的。另外有人说,我是跟着感觉走的。还有人说,我是凭心灵感受的。其中,情感是最重要的神经,心灵是超神经。我们听说过心理学里叫做神经症患者的,最主要原因是情感神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或创伤,有时候我们会说心灵受到了伤害。不少阻碍历史进程的历史人物,也许可以说,他们的情感神经曾经受到过创伤或重创。首先学会做人,然后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就是学会情感的体验,学会做事就是学会理智的把握,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完善的理智才会生就敏感而完整的心灵。

本书独创了对负面父母的一种称谓:有毒父母,同时颠覆我们对原生家庭根深蒂固的观念。其实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们的父母或者说我们已经担当了父母,只要我们具备自我认知能力,可以心知肚明父母或自己的言行给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告诉自己或孩子:有毒。负面只是一时性的,有毒才是潜移默化并且是长久的影响。

操纵是人的一种欲望,是自信的体现,有时候是盲目的自信,可以说是专横跋扈。操纵的另外一面便是诱惑,当我们被迷惑时也许便是被操纵的开始。

来自于不同原生家庭的夫妻在他俩一起生活到年老时,不经意间显露出来的矛盾,甚至于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门当户对并不是市俗或偏见,不完全是金钱与地位的差异,而是对原生家庭理念的一种深远诠释。

根深蒂固的强迫性重复的力量令人感到震惊,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好比强迫症,也许童年的经历,性格懦弱而敏感,常常受到欺凌却无力反抗,常常受骗上当又无可奈何,丧失安全感,怨天怨地,心理困惑却无能对应,恐惧焦虑,强迫性重复地报复在家人身上,好比阿德勒所说的神经症患者自杀的报复心理,原先我对自杀者的报复心理不理解,认为阿德勒夸大其词。强迫性重复,这个可以诠释其心理病态的言行。

失去童真的童年其实是一件悲哀的事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并不是有什么可以值得庆幸的。

酗酒是和睦家庭的大敌,说起来奇怪,正因为负责任所以酗酒,酗酒模糊了责任的概念。好比如赌博、小三,还有贿赂,往往用责任来作挡箭牌。想想也是,不负责任的人没有一个人说不负责任的话的。

父母的言语暴力可以说胜于身体的虐待,但并不是说身体的虐待无足轻重,表现的是父母恐惧与焦虑的烦躁心态,有毒父母便是在辱骂声中这样炼成的,它的危害不仅仅是长期难以消弭的,甚或在瞬间产生致命的催化剂。

我们不妨用“个人文化“来诠释个人的认知、言行与觉悟。无力抗挣、无可奈何这个属于私人的文化,并把它当成理所当然、习以为常。就这样,有毒的家庭文化被渗透、延续与演绎成“个人文化。我有时对朋友说起过对于婚姻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男女“个人文化的结合,更多的是两个“家庭文化的融合。婚姻是两个“个人文化“的长期难以避免的冲突而磨合,形成一个新的家庭文化“漫长的磨砺过程。现在的现象是,不少婚姻个人文化“还没有完全走合,“家庭文化就已经夭折。

可以说,家庭的影响根本上胜于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影响是深入灵魂的,社会的影响也许仅是表面的利益甚或涉及到思想。有时候我们重视社会的冲突,往往忽视家庭的矛盾。社会的影响也许是短暂性的,家庭的影响往往是一生的。

情感是人类最宝贵的东西,但理智是赖以生存以及生活的基础,为了情感而抛弃理智是停留生活在某种状态下的不能自拔,伤害自己同时也在伤害亲人,可以理解为懦弱的表现。

一个理智成熟的人要为自己的情感负起责任。

情感的伤痛比身体的伤痛来得强烈,更加持久不衰。身体的伤痛源于皮骨,情感的伤痛源于心灵。虽然它们同来源于神经,前者是神经反应,后者是神经病灶。

<第十一章“我就是没有办法丢下他们不管”—–自我界定

非辩护性回应,这个方法蛮好的,不辩胜于辩解,有点四两拨千斤的意思。但是不辩不是不说。

消除恐惧的最合适的方法便是勇敢面对,不逃避是疗伤最有力的方法,对峙如是。对峙不是为了报复、发泄、补偿,而是为了正视实情、挖掘真相、自我界定。勇者不惧,所谓勇者便是敢于面对血淋淋的事实。

强迫性重复的言行。神经症患者的言行无意识、强迫性与不兼容性,还要加上,强迫性重复,有时候可以说,强迫性复仇。

心理学的著作也许并不是任何人都喜欢阅读,也并不是凡阅读过便能够理解甚或产生共鸣,除非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一般喜欢心理学的读者多半会引起共鸣与共震,与其生活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联想。阅读心理学的收获可以在读其它文学作品时的感受,可以掌握到用精准的语言来表述。

悲伤的情绪除了源于童年受到伤害,还伴随着其他的原因,丧失家庭的关怀、缺少父母的抚爱与温情、缺乏安全感、自卑、无能与懦弱、多愁善感、失败挫折,社会文化矛盾冲突的无奈敏感地在心理发酵。于是,悲伤以及凄凉便成为无所不在、如影随形的护身符。

读过不少心理学的著作,心理学医生的语言,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点,专业精通、谨小慎微、条理清晰、循序渐进、具有安全感、充满爱心与温馨,感受到悲天悯人的情感、人道主义的胸怀。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这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书籍,是一本关于原生家庭的经典之作,非常值得一读。这本苏珊·福沃德《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与罗纳德·查理森《超越原生家庭》成互补互助的关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成分。原生家庭,有好坏之分,在好的家庭环境成长,孩子是命运之神的宠儿;在坏的家庭环境成长,孩子要接受上帝的层层考验。言语攻击型的家庭,吵吵闹闹弄得个鸡犬不宁;暴力型的家庭,动手动脚弄得个遍体鳞伤;酗酒型的家庭,浑浑噩噩弄得个妻离子散……生活在这些家庭里的孩子是不幸的,他们还小非常脆弱,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需要大人的照顾与呵护。或许也因为恶劣的家庭环境,使他们更早的遭遇人生的残酷,接受生活的考验。他们当中大多数早熟,不乏过早的承担家庭的开支,分担家庭的工作,或许他们没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或许将来一回忆起童年就心生恐惧。这是一个文明的社会,基于文明的家庭,始于文明的父母,源于伟大的父母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作为父母,我们要以身作则,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作为受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我们要自尊自爱,鼓起勇气与命运的恶魔作斗争,为正义为光明而战。作为受原生家庭伤害的父母,我们要告别上一辈家庭的恶劣,更加清醒的培养好下一代的孩子。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