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远房叔叔,给我的印象是,他和婶婶恩爱有加,几乎没有见他俩拌过嘴、红过脸。可是,原本身体好好的叔叔,在他35岁那年,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一检查,结果是肝癌晚期。没有熬到过年,他就撒手而去。
当年,叔叔和婶婶的恩爱,几乎成了全村人的榜样,没想到,那对恩爱夫妻才牵手了十几年,便从此诀别。
还有一对夫妻,他们本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邻居,又一起读完了高中。两家的邻里关系也一直不错,他俩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结婚以后除了不再像以前从各家门里进出外,生活节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们平静地地度过了10年的婚姻。
女儿已经读书上学了。可是,有一天,他俩去了一趟民政局,回来以后就把红本换成了绿本。不仅街坊邻居不理解,连他们双方父母也觉得不可思议。父母一直追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得到的答案是:不为什么,就是因为两人从小到大一起生活了30多年,彼此之间太熟悉,生活得平淡乏味,没有一点激情。
上面两则故事,让我想起叔叔出殡时一位大娘说的话:恩爱夫妻不到头。
我刚听到那句话的时候,还没有到结婚年龄,当然没有资格来判断其真伪。今天想来,虽然没有什么根据,但生活中却也不乏此事。
当我磕磕碰碰走进围城二三十年后,总结出的经验是,这些年的夫妻生活,几乎就是在每天的吵吵闹闹中过来的。也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别扭大半天,可往往是床头吵架床尾和,夫妻没有隔夜仇。
一天早饭后,我匆匆上班去,当路过邻居门口时听见女高音:“我算跟你过够了,老娘错个门户就比跟你过得强。”男人也不示弱:“你滚!不出三天,老子娶个大姑娘进来!”我想,得赶紧进去劝劝,要不挺好的一桩婚姻马上就要散伙,他们的孩子都读初中了,真要那样,孩子跟谁啊!
我刚想进去,老婆收拾好碗筷随后出门也要去上班。显然对门两口子吵架她也听到了,但是她还是用手推我:“赶紧走,刚才就说迟到了,在这磨叽一阵子不就更晚了?”
我说:“你听不到他们两口子吵架嘛,多年老邻居了,我能不管吗?”
老婆说:“幸亏你说是老邻居了,他们家三天两头吵,难道你没注意到?”
我想,老婆说得也是。等我傍晚下班回来时,从他们家门口经过,我就假装早晨没听到他们吵架,路过时给他们打个招呼,发现男主人在院子里劈柴,女主人坐在门前洗衣物,他们俩停下手中的活要我进门去坐,那种热情劲丝毫看不出早晨吵架要离婚的迹象。这时我想,早晨老婆说那话在理:不劝还好,越劝越添乱。
大凡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我看过的一部文学作品中说,一个爱吃鱼头的男人吃了一辈子鱼尾巴,妻子把自己最爱吃的鱼尾当成最好吃的美味让给男人吃,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吃的最不爱吃的鱼头,正好是对方所爱。还有人说,某某一对恩爱夫妻,一辈子没红过脸,没吵过架。今天我就怀疑了,他们俩是不是缺心眼儿?
俗话讲,两口子过日子,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有个男人跟妻子吵架,妻子冲朋友抱怨:“他跟人家邻居、同事都是有说有笑的,连他的朋友们都说他脾气好,可是,他隔三差五地冲我吼,我真是受不了。”她的朋友解释说:“你受不了也得受,夫妻之间因为是过日子,为了理财、教育子女等一些问题产生分歧才会吵,他跟别人没有利害冲突,所以他不吵。”
看来,夫妻之间的吵架,是一种生活艺术,也是一种爱的显示。我的邻居经常吵架,有时我跟他们开玩笑:“一三五小吵,二四六大吵,周日休息。”女主人不但不避讳吵架的事儿,还一脸幸福地辩白:幸福生活“吵”着过,不吵才不正常哩!
这让我想起一位名家说过的话:“一个10年都不吵一次架的家庭,那一对男女,如果不是麻木不仁,便是一切都放到心里,喜怒不形于色,待机而动,可怕得很。”
夫妻之间过日子,也是法无定式,没有什么约定俗成。太闹了当然不好,整天乌烟瘴气的,这日子过得能幸福吗?太冷漠了也不行,太透明了也乏味。那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幸福的日子“吵”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