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标签:郑板桥

说“糊涂”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传世名言。在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

郑板桥巧戏土财主

为了给老母亲祝寿,一位土财主邀请了许多亲朋好友,来客坐满了客厅。土财主忍痛花100两白银请郑板桥来写寿联。郑板桥打算用这些白银来救济难民。 听了土财主的话,郑板桥将先前写的对联团起来扔到了一旁,挥毫……

郑板桥审麻棵

  郑板桥在山东范县任知县时,有年遇大旱,农民粮食大面积减产,乞讨的穷人随处可见。   这天,在通往县城的大道上来了十几辆马车,拉着成捆的羊皮,旁边有武师骑马护送。正当他们人困马乏时,忽然听得一声口哨……

郑板桥的芦席枷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精于诗画,尤以画竹闻名。同时,他又是乾隆朝的进士,曾在范县、潍县接连当了好几年的知县。   郑板桥年幼丧母,家境贫寒,全靠乳母抚养成人。因此,他十分体恤黎民百姓的疾苦,审……

郑板桥巧讽和尚

  郑板桥性爱山水,即使在他穷困落拓时依然兴致勃勃。板桥时常到寺庙投宿。一般情况下,出家人都乐于为人提供方便,板桥为此还交了不少憎、道朋友,但板桥有时也遇到使人气结的和尚。有一次,郑板桥到一寺院投宿。……

郑板桥帮助落魄画师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有一次,郑板桥在街上闲逛,因为本身好作画,所以他也非常乐意到画店里去参观一下。当他进入一家小画店时,竟发现店里挂着自己的……

一联对了二十年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而闻名,可谓大清朝的头号怪才。可谁能想得到,这位怪才却为了一副对联冥思苦想了整整二十年……   有一年,郑板桥去潍县金阳山上游玩。正值阳春三月,金阳山上“春来……

郑板桥轶事

一、清代才子郑板桥的姻缘:  郑板桥文采盖世,可惜穷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门前,惊觉门前的对联是自己的诗作,郑生向户主饶夫人问个究竟,饶夫人说自己女儿极爱郑板桥的作品,郑生忙道自己正是郑板桥……

郑板桥题字

以画竹子著称的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其书法也同样了得。远近乡里乡亲,遇有婚嫁丧喜之事总要请他来讨副对联、题个字幅什么的。板桥像古时大多文人一样,性情狷傲而耿直,对这些朴实的庄稼人那是有求必应。 某天,……

郑板桥坐“簸箕”轿

  方圆几百里都知道,郑板桥一到潍县就坐了"簸箕".   当时的潍县是有名的"柴地",豪门、财主、地痞、流氓串通一气,为非作歹,搅得民不聊生。凡是上任的县官,不……

郑板桥审财主

  据说,郑板桥到潍县做县令,第二天就有一个案子,一位财主拉着农夫来到县大堂,让县老爷判农夫的三亩好地归他耕种。郑板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财主抢先说:“去年三月五日,农夫因为没有钱买种子向我借了三块大洋……

郑板桥“一”字千金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在县衙以东的郭家宅只有个小小的茶馆,店主牟老头,年已七十挂零,没儿没女,与老伴相依为命。   板桥出身贫寒,为官后本性不改爱和穷百姓拉家常,一旦闲暇无事,就好穿着土布素装上街溜……

郑燮题字

  以画竹子著称的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其书法也同样了得。远近乡里乡亲,遇有婚嫁丧喜之事总要请他来讨副对联、题个字幅什么的。板桥像古时大多文人一样,性情狷傲而耿直,对这些朴实的庄稼人那是有求必应。   某……

郑板桥巧断家务事

  郑板桥在山东范县任县令时,为官清正廉明,口碑极好。   一天,有一个老妇击鼓喊冤,状告她的儿子不孝,请大人为她做主,严惩逆子。   衙役们深感奇怪,人常说"虎毒不食子",这对母……

郑板桥圆诗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县官,学问深,得民心,就是不会吹牛拍马,得罪的人多,官做不下去了,铺盖一卷就回了扬州。好在郑板桥不在乎当官,名气也不小,专门在家吟诗画画,倒也自在。    那时,扬州乡下离城十几……

郑板桥行酒令

世称“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逮捕了一个外号叫“地头蛇”的恶棍。他的伯父是个有钱有势的老员外,舅舅又是郑板桥的同科进士,两人带着酒菜连夜……

郑板桥送礼

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这一年初冬,京城里来了一个姓钱的钦差大臣。这位姓钱的钦差大臣不仅为人狡猾奸诈,诡计多端,而且心狠手黑、贪得无厌,所以背地里人们给他起了个不大好……

郑板桥巧对古寺单联的故事

  传说郑板桥有一天去深山访友,路过一座古寺院,看到墙壁上写了一则单联: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云:明月送僧归古寺。”   他感到这则联语很有文采。“寸土”者,小地方也,自谦之辞。而“寸土”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