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标签:晋国

国学成语故事(36)家和万事兴的历史实例之相敬如宾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有句老话叫家和万事兴。而“家和”的最高境界是夫妻“相敬如宾”。 还有句话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据说现在组织部门研究人事问题,家庭和谐……

晋文公赏赐适当

  陶狐是跟随晋文公出亡的贱臣,后来晋文公回到晋国,赏赐跟随自己流亡的人,而唯独没有陶狐。   文公的左右侍从说:“您回到晋国,三次拿出爵禄赏人,陶狐却不在其中,想冒昧地请教您这样做的道理。”晋文公说……

费无忌设计害人

  楚平王有个臣子叫费无忌,嫉恨太子建,想除掉他。   平王为太子建从秦国娶了个妻子,长得很美,费无忌就鼓动平王强占为已有。平王强占这个女子以后,疏远了太子。费无忌又劝平王说:“晋国称霸,是因为靠近华……

掩耳盗铃的典故

  据说,晋国贵族范武子家族被晋国贵族智伯消灭以后,有些人就趁机到被抄过的范家去拣东西。   有一天,有个人在范家发现一个大铃铛,很高兴,暗自庆幸自己运气好。于是他又找来一条绳子把大铃铛捆好,准备背回……

唇亡齿寒: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出处】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解释】亡: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历史典故】 春秋时候,诸侯征战不断,晋国是当时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

“姑姑节”的传说

  据说,“姑姑节”始于春秋时期。当时晋国有个叫狐偃的人,因为保护晋文公重耳立下了汗马功劳,晋文公回国即位后将狐偃封为宰相。狐偃辅佐晋文公治理国家,颇有治国才干,晋国很快强盛起来,举国上下都很敬重他。……

简短的成语历史典故故事

15则简短的成语历史典故故事   导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平平仄仄的韵调,撇捺横竖的姿态,古学成语更是看似简简单单却又意味深长。在汉学文化底蕴中,大多数成语都有其历史典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

从善如流:虚怀若谷,倾听“善”的声音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 【释义】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意见);如流:像流水一样。像流水一样迅速而自然地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比喻乐于接受正确的意见,听从善意的规劝。 【历史典故……

苟息谏晋献公一投其所好,避其锋芒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献公在伐骊戎时,得到了两位绝色美女,即骊姬及其妹。晋献公 对这两位美女+分喜爱,不惜一切代价要讨她们的欢心,大有点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架势。除了 曰常的吃穿用度,极尽奢靡,他还花……

背城借一的典故

  这个典故源于《左传.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齐国军队在安(今山东历城)被晋、鲁、卫等国的联军打败。齐国国君齐顷公派大夫宾媚人去晋军中求和。临走时,他对宾媚人交待:"如果他们不同意讲和……

“假道伐虢”背后的历史故事

假道伐虢一词多用于军事领域,意即利用甲为跳板去消灭乙,击败乙之后又调转头来消灭甲。 话说春秋时期小国林立,加之周王室对各诸侯国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逐渐减弱,所以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相互兼并的事情屡见不鲜……

国学成语故事(39) | 秉笔直书:真实的历史是用热血写成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前文说过,晋襄公死后,他的夫人穆嬴用眼泪为儿子夷皋换来了国君宝座,但或许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现实给她开了个那么大一个玩笑。 (上) 夷皋是个“熊……

退避三舍:后退是为了更快地前进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释义】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意思是主动退军九十里。比喻主动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了内乱,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

晋国吞并——投资时应小心陷阱

晋国吞并——投资时应小心陷阱 故事精粹 春秋时期,晋国失去霸主地位以后,国势愈加衰落,到了晋定公时,晋国六卿势力强大,互相争权,根本不把国君放在眼里。自范、中行二氏被灭后,尚存智、赵、魏、韩四卿。四卿……

十七、太子晋两会使者表现非凡

周朝从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陽)后,称为东周,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东周灵王有个儿子,名叫晋,被立为太子,又称太子晋。太子晋从小聪颖非凡,熟读史书,且以遇事有谋而闻名。 据说有一年,在东周洛邑,谷水和洛……

二十五、小孤庸谏服吴王

春秋中期,江 南有个吴国,为周室诸侯国之一。吴国本来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小国家,后在晋国的帮助下,逐步强盛起来。到吴王寿梦即位后,楚国大夫申公巫臣因对楚王不满,经晋国推荐,于公元前589年,去了吴国。 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