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别总说“你以为”

  一个围棋手,应该长成什么样呢?很多人觉得,该像吴清源先生那样仙风道骨。事实是,他老人家在年少时,也确实生得好。川端康成在《名人》里,如此描述吴先生年少时的模样:“他身穿藏青底白碎花纹的筒袖和服,手指修长,脖颈白皙,使人感觉他具有高贵少女的睿智和哀愁,如今又加上少僧般的高贵品格。从耳朵到脸形,都是一副高贵相。过去从未有人给我留下过这样鲜明的天才印象。”
  
  这模样,委实是好。但每个棋手都该如此吗?
  
  还是《名人》里,描述身负传统的秀哉名人与年少的挑战者木谷实的最后一战,川端先生着意描写秀哉名人的老派风范,与木谷实先生的年少执拗形成对比。看似无褒贬,但倾向自显:他更欣赏所谓天才和风雅一派。然而事实是,木谷实先生后来与吴清源先生共开一片围棋山河,盛世繁华,川端康成先生也念不及此。
  
  许多时候,所谓仙风道骨、飘逸如仙的围棋风流雅士,只是我们想象出来的。这类人不是没有,而是少。更进一步来说,绝大多数行当与大众认知的不太一样。
  
  比如,大家都J为钢琴家或作曲家该是风流倜傥的职业。然而如勃拉姆斯这等人物,从小穷困,所以得去卖酒的地方弹钢琴以养活自己,从而沾染了一身市井气。第一次去李斯特家拜访,听他弹琴,勃拉姆斯居然没礼貌地睡着了。甚至在他成名后,大家依然觉得他粗鲁没品位。然而,这并不妨碍他的曲子如今成为古典乐有品位的象征。
  
  可见,大众了解的,通常是金字塔顶的存在;大家对某种职业状态的认识,大多是出于一种想象,而忽视了一个细节:所谓养尊处优的风范,许多时候出于各人的性格与生活处境,而非职业本身所带的光环。
  
  比如,不是钢琴家自带风流倜傥的属性,而是家庭相对富裕的人家,能支持孩子去学钢琴。而世上众多性格各异的落魄人物,他们钻研的,也不过是更精湛的技艺,而非更风雅的姿态。
  
  偏偏人的概念,特别容易被艺术作品扭曲。比如,19世纪,雪茄的享用者并没有什么阶级划分。但20世纪初,美国雪茄商一度跟电影业勾结:“你们安排一些大亨型角色抽雪茄,我们的雪茄门店可以免费给你们做广告。”几十年下来耳濡目染,大家都觉得,抽雪茄的,就该是西装革履、脑满肠肥的大富豪——这是另一种物化的形象寄托。
  
  所以,我们会经常听到有些人说:“你真是做这行的?看上去不像啊!”“你看你多轻松,真是命好啊!”“反正你做这个也很轻松,就帮我个忙呗”……
  
  这类人,生活在一个由刻板印象臆想出来,还信以为真的世界里,总觉得自己最辛苦,别人最轻松,总指望别人顺手给他点什么。
  
  殊不知,一切看似举重若轻的背后,都有血汗在其中。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别总说“你以为”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