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参加一个行业培训,有一门课叫《心理压力调适与舒缓》。在课堂上,教授和在座的各位学员做了一个小实验。
实验是这样的,教授计时,看我们每个人一分钟能够鼓掌多少次,一旦他叫停我们就必须停下。当计时开始后,很多人都使劲鼓掌,完全忘记了时间,等到教授突然叫停的时候,大家有的说完成60次,有的说是38次,最低的也有32次。刚开始,我们都以为这就是我们一分钟能够完成的最好成绩,因为之前教授叫我们估算过最有可能的数据,大家有的说30次,有的说50次,最高的也不超过100次。但是,当教授宣布时间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因为我们完成这些鼓掌次数才用了十秒钟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一分钟实际完成的鼓掌次数,应该是每个人目前完成数据的六倍。
教授给我们做这个小实验,是想直观地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的潜能是无限大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只不过是我们低估自己罢了。
这个小实验,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些经历。当年我刚刚到开发区做新区开发工作的时候,对新区开发没有太多的了解,我更不知道“新区开发”四个字到底包含了多少工作。那时候,我曾经一度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可是,形势逼人上进,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得无论如何都要逼迫自己去学习和提升,否则就只能灰溜溜走人。
那些日子,从征地拆迁、项目前期工作、项目招投标到土地交易,每一项工作我都要求自己务必要学透吃透文件,理清工作流程,掌握工作方法技巧,做到人家一问就能快速准确地回答。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摸爬滚打,我找到了一系列工作的要领,而且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有没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久而久之,形成了独有的工作方式方法,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后来,我不仅能够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还连续四年获评优秀员工。
这个经历告诉我,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就看你有没有去深度挖掘。有时候,你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你就能够做好,而你总认为自己不行,那你就真的不行。
这种因果循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的例子。比如大家一起开会讨论某个问题,如果你总是躲到角落,那么你就是暗示自己我在这样的位置是比较安全的,是不用发言的,也是领导不太留意的,你就会用一种旁观的心态去开会,你就不会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思想,久而久之被大家忽视遗忘,你的工作能力也就很难进步了。
最近我在看一本獗臼榻小断蚯耙徊健罚髡呤敲拦称淄紫擞傩焕龆K岛芏嗍焙颍栽诒泶镒约旱氖焙颍苁遣还换鞫膊还蛔孕牛苁蔷醯米约汉湍腥嗣窍啾龋挥心歉瞿芰陀攀疲裕苁遣桓易谧雷幼钋懊姹泶镒约旱墓鄣恪U馐且恢窒男睦戆凳荆庵窒男睦戆凳荆崛门允ズ芏嗥降染赫幕幔不崛米约菏ズ芏啾靖贸霾实幕帷
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永远把自己放在从属的位置,那么,你就真的很难去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走到领导别人的位置上。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强调要挖掘潜能、激发潜能。
我们大多数人,不是天资聪慧之人,但是,在我们身上,蕴藏着无限的潜力,挖掘好这些潜力,你就可以拥有无限可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