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
一个是日常生活的世界。用古人的话来说,每天起床就会遇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问题。其实,大部分人一生的时间大多消耗在谋生的劳动中。
另一个是安顿灵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会提问:为什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
当人们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欲求,白觉地接触并深入到艺术、伦理、哲学中时,不但他们的修养会发生变化,他们的思想境界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境界”是一个来自佛教的概念。冯友兰先生划分出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是最低的境界,即人像其他游镆谎还匦陌准旱某院壤觥
功利境界比自然境界略高,但仍然以利益主宰一切。
在道德境界中,人们开始超越单纯的利益,用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责任约束与规范自己。
在天地境界中,人的眼光进一步超越了单纯的人际关系,把人生和天地视为一体,意味着看问题不仅要超出个人、家庭、国家,甚至也要超出地球,以整个宇宙为出发点。
如果以这种境界论回溯历史,你就会发现,孔子的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蕴含着新的意思。
事实上,孔子自己经历的每个人生阶段都代表着一种境界,“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则是他所理解的人生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