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
置身红尘,众生皆忙碌,或为衣食所牵,或为欲望所累,或为挤压所迫。世俗的营嗡之声不绝于耳,在这样的状态下,心如浮藻,身如茧缚。我想到了逃离,张望别处的生活,仿佛远方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与梦想的诱惑之花。我终究没有逸出尘网。
心渴望觅得世外桃源,以为别处的风景时时总是绮丽宜人,陌生和距离滤去了尘沙。其实千山万水中的惊鸿一瞥,浮光掠影的雁过无痕,呈现的都是不真实的美丽。名山秀水中没有我逗留的位置,心只能带着惊艳动魄与些许的失落归来。
世外没有桃源,净土自在心中。我深知只有在世俗的夹缝中为自己营造一种心境,凿出一条心径,为自己的心灵植一路浓荫,才能逸出尘网,以脉脉的情愫给心灵以欣慰和关爱,用精神的清泉涤净心灵的尘埃,在一种美的精神境界中蔓生出无限盎然的情趣和心境。
我有机会去老家小住几日。房前一片碧波起伏的竹林,林中有黄鹂有布谷有百灵,屋后有良田万顷。我常在田边小游,访一访稼禾,吹一吹自然的风,听一听鸟语虫吟,望一望西天的云,平添一层“悠然见南山”的散淡。我在放牧,放牧一颗疲惫的心;我在赏画,赏十里田园风光。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淡中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至美。天地间大美化为精神的清泉滤净我的浮躁,使我的心灵变得沉静。
静心读书是另一种心境的获得和拥有。尘嚣渐息,案头小灯晶莹,手执一卷,与书中的智者交谈,感受文字的灵性和思想的灵光,如啜香茗,如饮佳酿。我畅饮了屠格涅夫用曼妙的语言之杯承接的自然之美的甘醇,使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透过我的眼睛映射到我的心灵之上,成了美妙动人的小诗,心为之陶醉。我在纪伯伦那个开满真善美花朵的花园里流连,花园的轻风里弥漫着诗的气息,蜂蝶的翅膀上扇动着动人的音符。读到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我仿佛立在一幅静美的图画里,竿竿疏篁陪伴着,朗朗明月普照着,诗人弹琴复长啸,陶然抒怀,清兴无限。此时静心禅定,摒弃了欲望与杂念,我真正进入了诗的境界。
董桥说:“身在名利场翻滚,心在荒村听雨。”“荒村”“烟雨”是中国传统文化营造的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淡烟疏柳、一水孤村足以安息一颗在红尘中翻滚后疲惫的心。这种吟哦山水寄情遣怀的文化源远流长,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陆游心有灵犀,“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细雨去锄瓜。”被这种精神文化浸润的一代又一代人,在纷纷扰扰的尘世凿出一条心径,通向尘外的净土,寻求避苦就乐的人生,在自己的心中创造出一个桃花源来。这是一种心境,一种体验,亦是一种境界,一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