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读者私信我说,她现在大一,家境一般,三年后想自己供自己出国读研,想拿全额奖学金,然后边兼职边念书,让我给她一些鼓励。面对如此独立懂事的姑娘,我应该夸夸她,给她加油鼓劲,但我却说了一些并不好听的话:“你太理想主义了,国外硕士几乎不存在全奖,甚至很多国家只会给博士提供奖学金。普通研究生读下来要六七十万人民币,如果没有一定经济基础,只靠兼职是不可能实现的。你可以考虑在国内读研,或者先工作存些钱再出去。”她似乎对我的回答有些失望,说了句“哦,原来是这样啊”,便结束了这段不太愉快的对话。
我本可以让这段对话愉快起来的,本可以送给她一堆励志标题,让她相信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实现的。但我并不想这样做,因为,不切实际的鼓励是一种不负责任。
我不是在嘲笑普通家庭孩子的梦想,因为我也来自普通家庭,我也曾做过各种各样的梦,我只是不希望她未来的规划是建立在她虚构的可能性上。有些真相,早戳穿早好。大一的时候知道,会比大四时候知道要好,越R近梦想成真的时刻,梦想的破灭会越让人接受不了。
之前学琴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年轻的钢琴老师,我俩交情不错,有些平常不跟外人讲的话,她会跟我说。她说,因为钢琴很贵,所以很多家长在决定送小孩学琴之前,是不会直接买钢琴的,而是先上几节课,看看小孩的适应能力,看看老师对小孩钢琴天赋的预判再做决定。而钢琴老师跟琴行之间是存在合作关系的,每个她的学生购买钢琴,她都能得到不菲的回扣。她虽然也喜欢钱,但面对确实不适合弹琴的孩子,她会坦白地告诉家长,因为她见过太多不快乐的琴童,她不想自己的学生每天是哭丧着脸来的。
但她的某些同行会比较没底线,为了钱什么话都说得出来,只要是个来学琴的孩子,上完课后,他们都会对家长说:“你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手指非常灵活,好好培养的话,是个弹琴的好苗子。”听到赞美,家长开开心心买琴去了,他们的回扣也如期到账,惨的是那些根本不喜欢也根本不适合弹琴的孩子,搭进去了整个童年。
说你小孩没天赋的老师,和说你小孩是天才的老师,后者未必有前者善良。如果有一天,你送小孩去兴趣班,老师说你的孩子不是这块料,不要生气,不要说他没有口德,相反,他可能是因为有师德才跟你说这些的。
市面上充斥着太多夸张的谄媚的成功学,他们呼喊着:“从末等生到考上清华,我只用了三个月,你也可以。”“辞职后年入百万元,你也可以。”“五千元搭车环游世界,你也可以。”……而我更想拦在这些小概率的不切实际的成功面前,给你泼一盆凉水,告诉你:“别做梦了,你不可以。”学习是场日积月累的战役,除非天才,否则短期无法逆袭;没有一技之长,贸然辞职不仅不能年入百万,还可能饿死;环游世界需要钱,需要很多钱,否则就是在玩命……话都不好听,但在乎你健康和前途的人才会对你说这些。
李宗盛的歌《和自己赛跑的人》里有一句歌词:“许多不切实际的鼓励,大多来自酒肉朋友和远房亲戚。”是啊,那些不在乎你的人,只需要说一些好听的话,在短暂的相处中,扮演一个体面的角色,今天之后,你的喜悦忧愁,他们并不在意。有时候,泼凉水比喊加油更善良。如果有人对你的伟大梦想“指手画脚”,别急着恨他,他或许是因为在乎你,才跟你说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