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那句“见过拧巴的,没见过这么拧巴的”,我怀疑是专门形容女同事茜茜的。随便节选几段她说的话,都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拧巴感:
我昨天下班等车,等公交车吧,好久不来一辆,打快车吧,舒服但又小贵。纠结再三后叫了快车,刚坐上快车,就看见公交车来了,全程后悔没等公交车。
我最近在减肥,天气越冷,食欲越大。但我先自我恐吓逼自己少吃晚餐,再自我洗脑让自己觉得饱了,晚上七八点饿得头昏眼花,还在咬牙死扛,然后拧巴到九点多十点,结果报复性狂吃。
前几天我看到主管的业绩统计表,之前有项与同事合作的工作,军功章上只有同事那半没我这半,问,显得太计较;不问,心里过不去。心里明明有事,表面还要硬装作没事的样子,真拧巴。
分手后择偶观变得拧巴,跟有钱的人谈恋爱怕消费观不同,找没钱的又担心生活品质下降;找见识广的怕自己不够有趣,但也受不了对方没文化;找颜值高的怕自己不出众,但偏偏自己又是颜控……
我觉得她一个人就把“拧巴”诠释得很全面了:内心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无限循环地左右互搏,捕风捉影地自我较劲,惯着自己的脆弱敏感,既念过去,又畏将来。
多希望这股拧巴劲儿是用在业务领域的精益求精上,而不是患得患失的自我消耗上。
收到许多读者的私信,有人在感情里拿不起放不下,有人在人际关系中易被别人的情绪所干扰,有人为没有发生的事拧巴,有人为不重要的人纠结。拧巴几乎成为一种常态。
有个小姑娘说,昨天相亲见到一个性格有点儿闷的男生,做事可能牢靠,但担心婚后不会哄我。我觉得姑娘想得太长远了,八字还没一撇呢,就操心婚后的生活细节。
有个毕业生问,直接就业担心没有高学历加持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考研又怕专业读出来后难就业。这个问题把她困扰到失眠。
我见过不少人上着班去读在职研究生,上着学去兼职创业或打工。在我看来,人生没有一步到位,都是一段一段过出来的,每个阶段各有侧重点,跟着当下心里的沸点去选吧。
很多时候不跨出第一步,后面的永远是想象。这点我体会太深,面对两难的选择,有为那些还没发生的事情想东想西的时间,不如把精力聚焦于现在,要么两手准备,要么孤注一掷,做些实实在在有建设性的事。拧巴没用,你得行动。
有次看节目,女职员从大公司离职,她说工作没给她成就感,但她成就感的来源,不是客观的业绩指标,而是领导的心情。我觉得她的价值坐标被别人的情绪带偏了。
有人脾气不好,可能是家里有事或身体抱恙或情商过低,不是自己哪句话没说对、哪件事没做好惹的祸。多少人因为别人的小举动,引发自己波澜壮阔绵绵无期的内心活动。
发个朋友圈怕个别朋友看到会多想,朋友不点赞就心事重重……其实演那么多内心戏,也没人买票来看。
我被e人影响多次以后,逐渐厘清一点:适当自省、有则改之是好的,但总把别人凌驾在自己之上,在别人的坏情绪里玻璃心地活着,自己真会越活越拧巴。
我想起经常给我讲日剧剧情的女友,她说自己之所以喜欢看日剧,是因为它不兜售成功学,只反复讲一个道理:无论你活成什么样,奇葩也好,失败者也好,但只要是你自己选的,只要不伤害到别人,内心不拧巴,就是好人生。
愿我们都能把拧着的部分打开,活出洒脱明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