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同学跑来找我,说他在学校里遭受别人太多的白眼,问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因为人们总是喜欢用各种条条框框来划分人群,所以我被划分在“外来务工子女”这一块,昨天跑来找我的那个同学也是。
我的家乡有我可以上的高中,它们当然不能够跟大城市的相比,但也是正规的公办中学。然而,父母还是坚持把我带在身边。他们始终觉得一家人就是要生活在一起才像一家人。留守孩子的问题总是接二连三地被报道,母亲有时候会唏嘘:他们就像是被抛弃的孩子。
我相信有很多外出打工时执意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的人,他们都是负责任的、热爱家庭、热爱孩子的父母。我们应该庆幸,父母在那么高强度的工作当中和辗转艰难的生活压力下,仍然对我们不离不弃。也许他们有时会对我们照顾得不那么周到,但感恩是我们一定要学会的功课。
我每个学期都要额外地缴纳一些钱给学校,算起来家庭一年中最大的支出就是这笔费用了。所以我很珍惜学习的机会,总是很用功。那些公式、定义虽然枯燥,却像是一个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字符,仿佛明天五彩斑斓的生活被仔细地勾勒出来了。
平时我很喜欢打篮球,因为我觉得人生就好像在篮球场上抢篮板球,谁也不确定球一定会落在自己等待的地方,但只要尽力去把握机会,蓄势待发,总会等到观众为我的三分球喝彩的那一刻。
相信看过《长江七号》的同学会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小狄问爸爸今天吃什么水果,周星驰就拿出一个烂得不成样的苹果,用刀削去烂的部分,只剩下一点点好的递给小狄。不怕你们笑话,我就时常经历这样的事情。母亲因为我要长个子,便常常买一些水果给我吃。这些水果往往是在下午快收摊的时候,母亲在一堆被别人挑剩的水果当中挑选出来的。每次我看到这些水果,心里都有些酸楚,母亲则会为了安慰我,夸张地笑着说:“今天大丰收哇!”
这只是生活窘迫状态的冰山一角,我们需要拿出不卑不亢的姿态坦然面对。家庭生活的困难父母总会想办法应对,学校生活则需要我们独当一面。
刚开始的不适应,总是会有的。星期一至星期三要穿校服,这可能不会显出我与其他人的差别,但在不需要穿校服的日子,我就只有那么两件衣服换着穿。说不去在乎别人的异样眼光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但丁说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我们毕竟只是高中生,自卑敏感总是会在别人低声的谈论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并不那么友善的笑意里,从心底弹跳起来。
我承认,那是一种十分折磨人的感觉,让人觉得生活的希望全部消散。但是后来我在书上看到一句话:“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改变世界,我们起码可以改变自己。”我便有了自己的答案。改变自己需要的不是力量,而是勇气。
我觉得,我可以不穿名牌,但我的衣服一定要整洁;我可以没有很多零花钱,但公益捐款我一定会尽力而为;我可以不随便请同学吃饭,但我不会吝啬任何我可以帮助别人的机会;我可以不被金钱打造得贵气十足,但我可以活得有自己的原则和尊严。
我说这么多,并没有想要抱怨这个社会或想得到谁的同情。我的母亲很早就教导我: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不要去怨恨你得不到的,而要去感激你所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