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定义做事效率高的人?坚持不懈?自律性强?还是做事速度快?讨论高效做事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定义一下什么是高效,通常是指时间短做事多的能力,没错但不完整,真正高效是指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有意义事情的能力,而不是忙忙碌碌效果甚微。例如,彼得打字很快,一天能回复1000封邮件,但除非这些信件能产生实实在在有意义的成果,否则就不能说他做事很有效率。相反,如果约翰一天只做了一件事,但产生的意义比1000封信件加起来还大,他的效率就比彼得高得多。这里所讲的效率,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善于管理时间和精力,如此就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以下是实践证明了的五个行之有效的好习惯,有助于高效做事。
习惯1:毫不留情地放弃不重要的事情。
开始工作时就列出当天要做的事情,评价哪些是最重要的,把它们排序看看哪个最值得投入时间。对于正在做的事情,自问它有多重要:能够使自己离梦想更近吗?对它投入时间是最佳选择吗?还有比它更重要的事情可做吗?答案是“Yes”就坚持做下去,答案是“No”就毫不犹豫地放弃,做不重要的事没有任何意义。设想你在做一件即使完成了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的事情,不论是用了几小时、几天还是几周,到头来做的全是无用功。
习惯2:策略地分配时间。
高效并不是说要像机器人一样不间断地工作,那样做反而会变得低效。虽然增加时间投入似乎会增加产出,单位时间的产出反倒会低于平均值。还不仅如此,超时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反而会减少。如果觉得这听上去有些不好理解,没关系,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在写本书,一般情况下每小时可以写一千字,而且头两个小时确实如此,然而到了第三个小时你感到有些累,只写了五百字,比正常产出少了一半!这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回报递减规律。休息很重要,不论你想做多少工作,生活中都有工作无法填补的领域,如爱情、家庭和健康,这就是为什么生活由很多不同部分组成,而不是铁板一块,并且每一块都很独特,不能被其他部分取代。这里说的“休息”就是指业务、事业和学习以外的那部分,利用这段时间给你的电池充电,再恢复工作时就又能向前冲刺了。
习惯3:消除分神干扰因素。
这样的因素指的是限制发挥效率的东西,例如边工作边听的音乐、速度很慢的电脑、不速之客或不想接听的电话,等等,它们会使你分心,无法完成手头工作。那么应该怎样做?消除这些因素或干脆躲到没有这些因素的地方,例如,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分神干扰因素是邮箱,上机写作时我有个点击信箱的习惯,因而精力不断被新的邮件所分散,不知不觉间15到20分钟的时间就过去了,所以写作时我就索性把网线拔下,结果效率提高了不少。全神贯注每天的日常工作,发现效率有所降低就要查找原因,什么在使你分神?如何消除?尝试换个地点、调整环境,消除的类似因素越多,效率就会提升得越高。
习惯4:开发灵感。
这一点对于成就最大化而言,不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不论你的工作领域是什么,灵感都是取得成就的关键。例如,只有富于灵感的程序设计者,才能创造出把生活变得更好的程序;只有富于灵感的工程师,才能设计出有创意的建筑结构;只有富于灵感的营销人,才能制订打动人心的营销计划;只有富于灵感的作家,才能创作出震撼心灵的作品;只有富于灵感的作曲家,才能够谱写出脍炙人口的音乐。你该怎样做?很简单,生活中从来不缺乏启迪灵感的现象:成长、助人、行善、自然现象,想想它们是怎样启发激励你的,再用它们去鼓励他人。
习惯5:设置接触障碍,规定时间截点。
当今世界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很容易接触到任何人,每个人只不过一个短信、电话、邮件之遥的距离,这同时也把世界变成了最为喧嚣之地:每分钟都有电话打进来,邮件发进来、要求提出来,该怎么办?为完成实际工作,建议设置障碍,增加他人接触到你的难度,从而把不重要的噪音过滤掉。这不是让自己高高在上,仅仅是为了能够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情,创造生活中你真正想要的价值。方法也很多:关闭手机、不赴没有事先说定的约会、设定×天后才回复邮件的个人规矩。我不是说要你从地球上消失,而是说在工作期间至少要有不被干扰的特定时间,经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会习惯你的做法,尊重你的习惯。还可以规定时间截点,这是个基本的高效做事习惯。根据帕金森定律: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也就是说,不规定时间截点,一个人就可能无限拖拉所做之事,规定的是两周,就会用掉两周,是两周而一周肯定不够用。非常有意思的是,如果规定的是一小时,如果愿意的话大概也能够完成,所以时间截点有利于集中精力完成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