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如果没有这次相聚

  朱生龙,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副校长,著有教育纪实励志文学作品《贝壳里的梦》。
  
  一个窄小的农家院,几间破落的茅草屋,一头黑瘦的小毛驴在几根歪曲的篱笆桩旁静静地站着。
  
  走进这样的一处房舍,看见这样的情景,再想想“这家五口人,3人都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心中不免五味杂陈。
  
  “@家的女儿人不错,今年考上高中了,因为家里没钱无法继续上学,她家是精准扶贫户。老师,您看能不能帮帮她。”一个学生的电话,让我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家庭,而教师这个职业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是最直接、最彻底的精准扶贫。
  
  站在那个很窄又坑坑洼洼的巷子口,我试着打电话联系。一位老人热情、朴实、充满期望、近乎颤抖的声音让我知道,这次家访将会是一次“唯美的遇见”。
  
  我加快步伐向院门走去,一位拄着拐杖、佝偻着腰、胡子全白、戴一顶黄色的八角帽、穿一身褪色的蓝色中山装、80多岁的老者,步履蹒跚地迎了出来。我赶忙上前搀扶,在我和老爷爷四目相对的那一刹那,我心里一怔。两行热泪在他满是泥土的脸上滑落,一只粗糙颤抖的大手抓住我的胳膊,他一边和我打招呼一边对我说:“老师好,我孙女优秀啊,我家啊……”
  
  来到院子门口,一个女孩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对我说了一句“老师好”,然后向我鞠了一躬,这应该就是这家的女儿了。
  
  进了院子,我惊呆了:院子里堆满了杂草和一些破烂,一对40多岁的夫妇只是一个劲儿地傻笑。靠近一堆柴草的角落里,一个大男孩蹲在那里啃苹果,见有陌生人进来,猛地起身。那个女孩,突然挡在我的面前,对我说:“这是我哥哥,老师……”
  
  遇见石同学,就是从这次家访开始的。一个初中刚毕业的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一把火烧了高中录取通知书,从哭肿的双眼和那一身本不该属于青春年华的穿着可以看出,她已经算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
  
  我相信富裕和贫困都不是永久的,苦难也许就是化了妆的幸福。走出那个让人心酸的院落,我给那个女孩留下了一句话:“开学来学校报到,老师保证帮你读完大学!”也许,那就是我做教师以来说过的最坚决、最豪迈的“豪言壮语”。
  
  2015年的秋天,在爱心人士的帮助和学校的支持下,我从暑假家访的160余个困难学生中,遴选了最困难的51个孩子,组建了一个特别的班级——“珍珠之家”,从此开始了我在这个家既当爸又当妈的高中3年。
  
  开学的那一天,石同学虽是最后一个来报到的,但最终还是来了。看着她登记完最后一行的家庭信息,我告诉她:“加油,我们一起努力!”她哭了,我笑了。
  
  记得注册报到的那一天晚上,我们班特别安静。这种安静是只有我们才知道的秘密。同学们面面相觑,51双渴望的眼神,盯着我召开了第一次班会:爱使我们相聚在一起。
  
  有爱走遍天下,不放弃就有希望,我们都是被暂时藏在贝壳里的珍珠,未来一定会光芒四射。我们将心中的梦想安放在一个大大的贝壳里,我们一起前行,心连心、手挽手,谁也不会也不能将梦想丢弃在半路上。
  
  我给石同学充了饭卡,也跟她聊了很多,但她总是用一个“嗯”字来回应我,一句话也不说。我告诉她,遇见就是一种缘分,进了一个班就是一家人,我们不害怕贫穷,要直面贫穷,更要有勇气改变贫穷。开学的那一个月,我发现她很少吃饭,一杯开水、几块干馍馍就是一日三餐。每到周末她都急匆匆地回家,星期天返校后的那节晚自习她总是看起来很累。后来我才知道,她每周回家都要给家里买一箱方便面,并做好够家人吃一周的干粮才返校。
  
  苦难,本不该让一个16岁的女孩来承担;酸楚,也不应是这个年龄该有的负累。看着她一天天消瘦,一天天魂不守舍的样子,我于心不忍,便在每个周末托人买一些馍馍送到她家里,希望她能多挤出些时间学习。后来,石同学找到我时哭了,哭得很伤心。她说,她之所以挣扎地活着,就是觉得心有不甘。她也有梦想,但太脆弱,也不敢想,害怕梦想被残酷的现实撞得支离破碎。
  
  生活,总要配得上苦难赐予生命的坚强。慢慢地,石同学变了。有一次,她在我办公桌前放了一张字条:“老师,您好!我家以前全靠政府的救济和爷爷在外乞讨维持生计。初三临近毕业,最疼爱我的奶奶去世了,家里只能办简单的丧葬仪式,就连去墓地,也是用家里的破架子车推去的。那时,我感觉生活无望,直到遇见您,请允许我叫您一声‘珍珠爸爸’……”
  
  感动和感怀之余,我写了一篇《即使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的文章给她,文章的主人公就是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我告诉她:“每一个时代都有贫穷,但那最终只属于那个时代,绝不属于未来!”
  
  从那之后,石同学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学习的态度近乎疯狂。她在班级日志里给同学们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苦难,是我们绝地反击的机会;生命,不会因为贫穷而变得懦弱,向前冲吧,勇士们!”
  
  也许,命运真的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予一个人永恒的幸福和唯美的记忆。有人说“教育是最伟大的慈善事业”“教育的本质是爱”,那些家庭困窘的孩子,其实也有梦想,只是暂时的困难让他们迷失了方向。“扶志”和“扶智”是教育的良方,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手段,教育真的可以唤醒在贫穷面前沉睡的灵魂。
  
  3年的高中生活,很快结束。2018年高考过后,当我给石同学下发高考志愿提交码时,石同学笑着对我说:“老师,这个我不懂,您看哪所大学免费、花钱少我就报哪所,最好是本省的,不要太远,您懂的……”看着转身离去的她,我流泪了,我知道她背负的不仅是自己的梦想,还有那一大家子的希望。
  
  甘肃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来的那一天,很多同学到她家祝贺她。这一次她没有哭,她说这是自她记事起,家里来人最多的一回,还都是大学生,她非常高兴。也就在那一天晚上,石同学给我发了这样一条短信:“弹指一挥间,我都成大学生了。回想高中时的自己,万般感慨。倘若没有这次爱的相聚,也许我早就嫁人了,哪能在学校继续当学生。回顾这3年,我成长了许多。人活着,总得有个盼头!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所有对我有恩的人,尽管我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我会尽力多做好事,回报社会。”
  
  人心向善,春暖花开。问心何来,因境而起。3年,在“珍珠之家”既当爸又当妈的3年,51名“寒门学子”从当初的不起眼,到高考后出了“县状元”以及98%的升学率,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其实,在那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最让人暖心的是人性的温良和教育向上生长的力量。2018年的冬天,我将那些“寒门学子”的故事写成了一本名为《贝壳里的梦》的书,并交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出书的目的很简单,我只是觉得,人心向暖,寒门不寒,留下那些故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见”,也让我们真正地认识到,学生其实就是一个老师生命的延续。在教书育人的岁月里,我们只有用生命陪伴和影响他们,倾付所有的心力,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像寻找珍珠般去发现和唤醒每一个生命的潜能,才能留给苦难一个远去的背影,才能给那些为了梦想而拼搏的孩子一个华丽的转身。
  
(在线阅读空间小编为您推荐,阅读意林、故事汇、青年文摘等就上在线阅读空间64ba.com)
  有人问我,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我说:“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一个人、一群人的坚守,不需要刻意装扮,也不需要蓄意渲染,只是默默地奉献。因为,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希望,也可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和栋梁。”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如果没有这次相聚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