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而她16岁时还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才学会补袜子。许多人尝试过教她织绒线,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她电话机在哪儿她都茫然。她天天乘黄包车去医院打针,接连去了三个月,仍然不认识那条路。她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
“知乎”上曾有一个提问:年少成名是什么感觉?一位少时出书的作家回答说:“年少成名的话,比起同龄人,对人生的期待会少一些,尤其是对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就没那么期待。就像所有人都在起跑线上预备,你已经提前看过奖品,知道并没有那么吸引人,回到起跑线上自然兴趣缺缺。”
我身边就有一个已经提前看过奖品的人。我的好友可可最近交了一个男朋友W。可可说W是16岁就出唱片的天才音乐少年。现年26岁的W,^去10年间出了三张唱片。现在最大的爱好是在黑胶唱片机流淌出音乐的早晨,给可可煮咖啡、做三明治。他不再靠音乐谋生,现在的职业是独立摄影师,收入远不及在律所当合伙人的可可。但是,在可可看来,他就是命中注定的那个“百分百男孩”。他有那种年少成名后渐渐沉寂下来、洗尽铅华的平和感,让人觉得自然又舒服。可可说,她已经很久没有遇见这样的男人。
我们追问W的过去。W说,他年少成名,相当于提前举办了人生派对,也许还在派对上收到了闪亮的钻石。这种风光无限的美好感觉,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的。他们相当于被上天选中的幸运儿,但是,上天的耐心有限,注意力不可能一直放在一个幸运儿身上,所以,那些后来慢慢被忽略的幸运儿,就要学习如何在被忽略后的漫长人生中,做一个内心积极向上的平凡人。
(在线阅读空间小编为您推荐,阅读意林、故事汇、青年文摘等就上在线阅读空间64ba.com)
我很认同W的说法。比起年少成名的人,我偏爱大器晚成的人。经过岁月的磨炼,对成功或许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就像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记者问他:“成功对你的生活或者写作态度有改变吗?”他回答说:“我认为没有。原因之一是,对我来说,成功来得太晚了。我不觉得年少成名是一件好事。如果你已经得到了所有梦寐以求的东西,未来还能给予你什么呢?”爱尔兰作家乔伊斯32岁时才出版他的第一本书《都柏林人》,之前他靠唱歌谋生。美国作家冯内古特40岁时才读《包法利夫人》,写作前他供职于通用电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