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上的方言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虽然国家推广普通话已经多年了,但是在有些地方的实际效果却并不是很好。
有一所中学,多数学生平时讲话都是本地方言,就连上课朗读课文时发音也不标准。因此,老师除了讲课之外,还不得不经常纠正学生们的课堂发音,但是总也纠正不过来。
这些讲方言的学生们在表示同意时,不说“可以”,或者“好”、“行”,却习惯说“沾”(发三声),挺难听。
这一年暑假过后,新入校的初一六个班的学生却不讲本地方言,一多半学生在课下讲天津话、其余的学生则讲普通话。这些学生无论课下是讲天津话、还是普通话,课上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时都统统用普通话。
吴老师给这些学生上过几次课,在课上听着学生们朗读、回答提问时讲的普通话,从听觉上感到很舒服。
有一天吴老师给讲方言的老生们上课,他有些感慨地说:“同学们,以后你们要向初一新生那样回答问题,不要总沾、沾的,要说行或者好,同学们说行不行”。
其实,这些学生也早觉得方言的确不好听,都非常赞同老师的话,真想立即改过来,于是就充满信心地一齐大声地回答“沾”。
嗐!当时差点儿把吴老师气晕了。
2、掐掐不疼
在一幢家属楼里,有一户人家,五个孩子,最小的两个是双胞胎儿子,一个叫东东、一个叫林林,三、四岁大小,长得胖胖乎乎的,挺可爱。
同楼住着一个初中生,挺调皮的,他特别喜欢逗那两个双胞胎,但是,逗得多了,他就出了格。
有一天,初中生看见东东、林林正在楼下玩耍,就叫他俩过来,他越看越喜欢,就掐了掐东东的小胖儿胳膊,东东被掐疼了,就一咧嘴要哭,他赶紧吓唬东东:“不许哭,再哭我还掐,你说‘掐掐不疼’,我就不掐了”。在一旁的林林很聪明,他怕大哥哥也掐自己,就大声喊:“掐掐不疼”,而东东也带着哭腔说:“掐掐不疼”。
以后,聪明的东东、林林一见到这个大哥哥,离老远儿就争先恐后地喊:“掐掐不疼、掐掐不疼”。所以,“掐掐不疼”倒成了那位初中生的别名,四个字的名字,还挺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