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坠入爱河的情侣都向往步调一致、和谐温馨的爱情,但事实上,爱情从开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将麻烦不断,原因很简单——男女有别。
对于男人而言,他希望直入主题、省却过程;而对于女人而言,她希望过程无限长,被反复玩味。这个被“反复玩味”的过程被称为“调情”。女人可以从“调情”中获得被重视的感觉,但男人可不这么认为。
因为对爱情的态度不同,女人们总是计较爱情里的得失,为了谁付出的更多斤斤计较,在不断的计较中,婚姻开始受伤。
心理词典:古烈治效应
传说中,古烈治是某个国家的总统,一日,他携夫人去参观一家养鸡舍。夫人问场主:“公鸡多长时间对母鸡尽一次丈夫的职责?”场主答:“时时尽责。”夫人说:“请把这个结论转告总统。”总统听罢后反问场主:“公鸡每次都在同一只母鸡身上尽责吗?”场主答:“次次都要更换伴侣。”总统说:“请把结论转告夫人。”
“古烈治效应”在心理学上是指在男女差别中,男性最被诟病的见异思迁部分,尽管这看上去像一个笑话,但通过哺乳动物证实了男性在情感中的不够忠诚。但这并非为喜欢拈花惹草的男性开脱,众所周知,人类尽管也被纳入哺乳动物的范畴,但良知、道德、主观能动性等,使得人类最终脱离了动物界。
解决办法:牢固的爱情更需要奉献——别以为你的爱情与众不同
对爱情抱有浪漫幻想的女人们,总是在相爱之后,认为自己的爱情充满了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就像同一片土地上会开出不同类型的花。只是,事实并非如此。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在1988年提出理论,认为爱情不过是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边(不等长)分别是:激情、亲密和忠诚,所有爱情不同的面目不过是这三个边的长度来回变化而已。
心理学家通过4000余种对爱情的描述,可以将爱情分成6大类型:其中情欲之爱、游戏之爱、友谊之爱是3种主要类型;现实之爱、激情之爱和奉献之爱是3种次要类型。这一理论后来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你可以认为你已经爱得举世无双,但也无非是这几种类型的一个表现而已。
情欲之爱就是所谓的浪漫爱,一见钟情就被归纳在此种类型中。这种爱注重外表的吸引力,快速且直接,两人会经历几乎一样的生理反应,并会很快发展到生理阶段。
游戏之爱故名思议就是一种随意的爱情状态,它多发生在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受到约束的人之间,他们不会过分在意对方的外貌或其他条件,“在一起同乐”才是最重要的。
友谊之爱则要靠谱很多,它多发生在慢热的人之间,从朋友做起最后发展成恋人,而他们在交往过程中,也会更多地体会到信赖、平和与温馨,即便分手也能成为好朋友,继续维持良好的友谊。
现实之爱则兼具游戏之爱与友谊之爱的冷静和平稳,处在这种恋爱类型中的人会站在现实的角度上,选择最符合其条件的情人,“合算”是他们决定是否会开始一段恋情的重要标准。
激情之爱则兼具情欲之爱与游戏之爱,依赖感、占有欲和嫉妒心是它的主要表象特征,身处其中的人几乎完全被激素水平左右,心情就像一个弹力球来回跳跃。
奉献之爱是最深情也最坚定的,它兼有情欲之爱的深情和友谊之爱的稳定,将人的利他性充分发挥,为了对方的快乐而不计回报,“存在感”是他们在坠入爱河后最重要的诉求。
纯粹的奉献之爱非常罕见,也正因为如此,身处其中的人,幸福指数也最高。在身处爱河的人中,如果问她“你幸福吗?”,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会回答“是”。如果你选择像英雄一样去承受,回报就是高于常态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