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邹正涛:萤火虫也要歌唱

  邹正涛戴着眼镜,眉毛浓密而直,头发似乎刚刚修剪过,下巴留下一层胡茬子,泛着浅浅的青光。他坐在一堆红木家具中间,身后的案台上供着神像,两根电子蜡烛映出红光,俨然一个家具卖场的老板。只有他站起来才会显出,他的身高大约1米5,身体的比例似乎有些不协调。

  

  目前全球已发现的罕见病约有6000种,由于大多数发病率在0。065%至0。1%,又被称为孤儿病。比如,邹正涛所患的戈谢病,在2000万人口的北京,登记患者目前只有7例。

  除了病痛之外,邹正涛最深刻的感受是孤独。“其他病人可以从医生那得到安慰,而戈谢病人却不能,因为很多医院甚至连医生对此都很无知。”

  但邹正涛不甘于忍受这种孤独。2012年底,在母亲的帮助下,他组建了戈谢氏罕见病关爱中心。这个NGO很袖珍,只有他一个人,没有独立的办公室。他以儿子的身份,在父母的红木家具卖场占据了一个角落,一张办公桌后,就是他的公益事业。

  但他并不满足。今年初,他又萌发了创建罕见病患者合唱团的想法,将罕见病患者聚集起来,排练、唱歌,以此促进交流,同时也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这是一种自我拯救,也是对社会的某种期待。”邹正涛说。

  各自的孤独

  很多次,邹正涛从梦中惊醒。在梦里,“有鬼要带我走,我要死了吗?”惊醒后,他发觉撕裂般的疼痛正从自己的股骨头涌出来。

  1990年底,两岁的邹正涛突然腹部肿胀,并以惊人的速度变大。北京市儿童医院当时确诊为乙肝,但治疗半年后,仍不见效果,家人甚至怀疑他得了血吸虫病,带他回江西老家治疗。直到一位有经验的大夫看出这种病不一般,建议做骨髓检验后,才确诊为戈谢病。当时,北京记录在册的患者仅有两例。

  病急乱投医。家人找中医,请法师,但4岁时,邹正涛还是做了脾脏完全切除手术。两年后,他的病情转为肝脏肿大,伴随骨骼疼痛。不断地做手术,病情却不断恶化,邹正涛说,他常常产生某种幻觉,自身体内有一只妖怪,支配着他的身体,而他丝毫没有办法与之对抗。

  9岁时,家人得知美国有一种可以治疗戈谢病的药物,不过尚未在中国上市,辗转与厂方取得联系后,在药厂与慈善组织的帮助下,争取到了赠药的机会,邹正涛的健康状况才渐渐稳定下来。

  2012年,邹正涛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毕业,没有选择去做专业对口的金融和期货,而是在母亲的鼓励下,成立了戈谢氏罕见病关爱中心。他的理由很简单,“我得到的馈赠已经很多了,现在是我回报社会的时候了。”

  本来,邹正涛的希望是,通过NGO组织的活动,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罕见病,同时为罕见病友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但是,在申报和运营戈谢病关爱中心的过程中,邹正涛感受到了病友们非同一般的热情,他们对每一次聚会都很珍惜,也很渴望能与他人交流。这让他感同身受,“我小的时候,不知道还有人也在忍受同样的病痛。我妈妈只能在国外网站中寻找相关信息,这种孤单的心情,只有患者家庭能够理解。”

  一个偶然,邹正涛看到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个讲述音乐与歌唱如何拯救一群问题少年的故事,歌声不仅帮助学校获得了更多社会捐款,也改变了其中很多人的命运。

  “或许我们也可以成立一个合唱团。”这个主意就这样在邹正涛的脑海中蹦出来。

  他们不是在简单地唱歌,

  而是期盼某种希望

  邹正涛开始在自己的博客和QQ群里发布要成立合唱团的消息。

  罕见病患者,平常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坐在家里,打开电脑,输入“地中海贫血症+更好的治疗”或者“戈谢病+怀孕+妈妈”,以便及时发现那些媒体并不关注的新的治疗方法,或者,仅仅是释放一下内心堆积的期待。因此,检验合唱队这个想法是否可行,没有比海量发布网络信息更有效的了。

  果然,他发布的信息很快就得到了反馈。

  第一个响应者叫隆琳,是个肺淋巴管肌瘤患者。这个病的发病率约四十万分之一,被称为罕见病中的罕见病。邹正涛还记得隆琳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合唱团的想法太赞了。我喜欢唱歌。”他们各自介绍了彼此的病情,没有过多地寒暄,“这事儿就定了”。

  大约5个月间,陆陆续续有数十名病友与邹正涛取得联系,迫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对于外地病人,他只能婉拒。当人数超过两位数时,邹正涛觉得:这事儿可以成了。合唱团的名字他早就想好了:萤火虫合唱团。“单个的萤火虫只有微弱的光,但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就是一片明亮的希望。”

  合唱团的成员需要终身服药,需要注意疾病随时来袭的危险,但他们不想只有疾病和药物,还期望有兴趣和爱好,也想让自己有成就感和自信心。

  网络还给合唱团带来了志愿指导老师乔帆。这是个面容微胖、总是带着和善微笑的女性,弹得一手好钢琴。她是中央音乐学院教育系科班出身,曾到香港深造,志愿加盟萤火虫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她说,自己一下子就被合唱团名字吸引了,“他们把自己形容得很小,但我却能感觉到背后的力量很大。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帮助他们。”

  还有朋友帮忙设计了合唱团的LOGO:画面是草绿色的,一只有些抽象的萤火虫是由音符和爱心组成的。

  邹正涛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排练场地。他没有什么特殊的人脉资源,能做的也只是宅在家里上网搜索租金便宜、位置适合的场所,58同城、赶集网等分类信息网站成了他每天必会浏览的网站。不过事实证明,“天下没有免费或者便宜的午餐”。

  不得已,邹正涛想到了自己的母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没想到,学校一听他的请求,立即答应了。老师们还鼓励他:“这是个不错的创意!”

  2012年底,在首都经贸大学的一间教室里,萤火虫合唱团终于进行了第一次练习。当时,只有六七名病友参加,彼此十分羞涩。于是乔帆先带领大家做游戏,鼓励大家在游戏中彼此牵手,彼此了解和交流。一周后的第二次练习,乔帆选择了年轻人比较熟悉的《菊花台》作为练习曲。“还分了声部呢!”邹正涛说,“听着听着就像那么回事儿了。”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觉得声乐练习太难了,还有的病情变重,不便参加,陆续有人退出。最终,合唱团有了相对固定的16名成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邹正涛:萤火虫也要歌唱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