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清明时节总是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后来因为一条龙为母亲上坟,才弄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起清明雨的由来,在浙江富阳还有个传说。
凌采莲生长在富春江南岸的一个村子里,她天生丽质,貌若天仙,是上下三村最漂亮的姑娘。再加上她贤惠懂事,非一般女子可比。这天,县官下村办案,一眼就看上了她,要收她做偏房。族长正愁巴结不上县太爷,一看机会来了,就自告奋勇地做起了媒人。凌采莲自然不愿意嫁给一个糟老头子,可在族长软硬兼施之下,凌采莲的父亲只得违心地答应了。
尽管凌采莲死活不从,但想到母亲早亡,父亲又当爹又当妈把自己抚养大的,为了父亲她还是上了花轿。县衙在江北的富阳城里,花轿要过渡。船到江心,凌采莲猛地拉开轿帘,冲出花轿,纵身一跳,跃入富春江中。等到迎亲的人回过神来,哪里还有她的影子?
凌采莲沉入江中后,昏迷中好像有人把她托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她漂浮到岸边,才慢慢地苏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面前是位模样俊俏的后生,看来是他救了自己。
路上,后生告诉她,他姓金名龙,父母早亡,独自一人住在富春江边,靠种地捕鱼度日。在金龙的追问下,凌采莲也说了自己的遭遇。他们来到江边一间孤独的茅屋里,金龙说这就是他的家。
凌采莲提出要走,金龙说:天色不早了,你到哪里去呢?再说你这个样子怎么走得了?
回去还不重落虎口,无家可归的凌采莲对这位救命恩人是一见钟情。在金龙的挽留下,她没有推辞,就在这离家二十多里的地方住了下来。
拣日不如撞日,就这样,他们茅屋作洞房,当天就结成了夫妻。
其实,金龙并不是人,而是一条龙。这天正在富春江中游玩,看到有人跳江,就把她救了起来,想不到成了夫妻。夫妇俩恩恩爱爱,不知不觉两个多月过去了。金龙想自己是异类的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到以后被她识破,还不如主动说出实情。
凌采莲并没有感到吃惊,因为一天早上,在清理被褥时看到了一块鳞片,后又发觉金龙腰身有个小小的新伤疤,想到那天水中的情形,觉察到丈夫不是人类,可能是条龙。看他待自己不错,再说嫁鸡随鸡,已是夫妻,所以也顾不得许多了。现在丈夫明说了,这是对自己的信任,也表明他人品不错,她就放心了。
晚上,凌采莲想,因为从小没有母亲,她常到上官山区的外婆家居住,村里的人对她比亲人还要好,长大后一直没能报答,心中感到内疚。那里已三个多月没有下过雨了,草木都快要枯死,吃水已经非常困难。上官山区离富春江又有三十里路,远水救不了近火。既然丈夫是条龙,下一场雨并不是件困难的事,就要金龙为她去报恩。
金龙虽然感到为难,但想到妻子知道真相后并没有害怕,更没有离他而走,这样的好妻子,就是为她上刀山下火海也应该,所以当即就答应了。第二天一早,他晃动身子,显出真身,直冲云霄。不一会儿,上官一带乌云密布,金龙一口气下了两个时辰的雨,喜得百姓跪在雨中对着他拜谢。
金龙清楚,自己已违犯了天条,但为妻子报了恩,解除了百姓的干旱之苦,也值得。这事很快被玉皇大帝知道了,追究是谁下的雨,很快查到了金龙身上。玉帝大怒,下旨将金龙捉拿归案,斩首了。
凌采莲悲痛欲绝,想跳入富春江一死了之,但想到腹中已有金龙的孩子,说什么也要把他生下来抚养成人,这才对得起死去的夫君。
十月怀胎,凌采莲生了个儿子。她含辛茹苦,好容易八年过去了。儿子小金龙非常懂事,帮妈妈干这干那,凌采莲感到欣慰。
女儿还活着,终究被凌采莲的父亲得知了,他好高兴啊,连忙把女儿和外孙接到了家里。
当年,凌采莲往富春江中一跳,县官是人财两空,就怪罪于族长,还要他赔偿损失。凌采莲家已死了人,何况家徒四壁,族长也捞不到什么。他那个气呀,这么多年了还是没有消。一听凌采莲回来了,自然不肯放过她,就抓住她没有丈夫私生儿子的把柄指责她不守规矩,伤风败俗,要按族规处置。
凌父说什么也不会想到,这么多年了,族长还不肯放过采莲,接回女儿反而害了她,可面对有财有势的族长以及那可怕的族规,他也无可奈何,心中好似刀剐,只得暗暗流泪。
这天上午,在族长的指使下,几个汉子把凌采莲放进了竹编的猪笼中。小金龙冲过去解救母亲,可小小年纪哪里是他们的对手,被那些如狼似虎的族长家奴紧紧抓住了双手,动弹不得。
看到母亲被活活地抛入了富春江,小金龙愤怒到了极点,胸腔里的怒气直冒青烟。他感觉到浑身干燥得不舒服,还奇痒难忍,头顶胀得剧痛。突然间,小金龙头上长出了角,口边生须,眼睛突出,面色金黄,变成了龙头。不一会儿,颈项上也长满了金鳞,迅速地往身上蔓延,很快成了龙身。在场的人惊呆了,家奴们哪里还敢抓他,都吓得魂飞魄散,只顾自己逃命了。
小金龙朝着外公点了点头,尾巴一甩,把坐在太师椅上督阵的族长扫出三丈远,跌在了江堤上,当场摔死了。
小金龙钻入富春江,把猪笼一把抓起,放到了外公面前。可是,凌采莲早已没有气了。
一声霹雳,小金龙腾空而起冲入云端,向大海而去。顿时,天空哗哗下起了大雨。
后来,每到清明节前后,小金龙都要来给母亲上坟,一路上风雨相陪。有人说,这是小金龙为母亲的惨死而落的泪水。从那时开始,清明前后一定要下雨,直到今天,人们叫它清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