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涉6个棚改村!通州这个古镇建设又有新动作

备受关注的“张家湾古镇”规划又有新消息!

小编获悉,日前,张家湾镇召开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就挖掘张家湾深厚历史、更好促进张家湾古镇规划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悉, “张家湾将抓住‘两区’建设机遇,依托环球主题公园建设,统筹谋划古镇、设计小镇特色建设,高标准推进文化旅游发展。”

会上,结合近日市领导关于抓好文旅区规划建设、推动城市副中心文旅产业发展的讲话精神,以及区委区政府要求,该镇主要领导向各位专家、学者介绍了张家湾公园建设、张家湾古镇周边治理和环境提升、梳理大运河文化带文脉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近年来张家湾文化发展建设成果,以及张家湾文化产业发展初步规划

与会专家、学者从如何深入挖掘张家湾镇历史文化遗产,如何树立独具特色的张家湾镇历史文化活动品牌,如何建设更具特色的张家湾古镇,如何大力弘扬和宣传张家湾镇漕运文化和红学文化,如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与发展五个方面,为张家湾镇文化产业发展、古镇规划建设出谋划策。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将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一份张家湾历史文化发展报告,系统梳理张家湾历史文化,细化对古镇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构想,为推进张家湾古镇规划建设提供历史文化支撑。

据小编了解,此前还发布过“张家湾古镇历史文化课题研究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涉及多个方面研究。

采购需求:

(1)张家湾镇历史发展概况,包含早期、元代、明代、近现代几个发展阶段;

(2)张家湾城与都城的关系,辨析张家湾与其他漕运古镇的差异;

(3)张家湾镇内运河文化遗产,包含河道、码头、街区、桥梁等

(4)张家湾历史文化考证,纠正谬误,去伪存真,包含萧太后河、铁锚寺等;

(5)张家湾对外文化研究,包含琉球文化、安南文化、日本文化等

(6)剖析文学中的“张家湾现象”,包含小说、戏曲、诗文等;

(7)张家湾重点古村落研究,包含村落历史沿革、街巷肌理、文物古建等

(8)张家湾民俗变迁,包含民间技艺、传说故事、人生礼俗等;

(9)跨学科分析张家湾历史文化特征,提高站位,提出保护原则和方法

张家湾作为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漕运码头、通州地区的古镇,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自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年)张瑄试运行海运起,到1900年漕运停止的600多年间,张家湾以商贾云集、漕运发达和战略地位重要而闻名天下,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

因此,历史上张家湾也有不少与漕运相关的村庄。

北码头

北码头在上世界80年代之前,“北码头”称作“上马头”(古代“码头”写成“马头”,因与中马头(今土桥村东北处)、下马头(今张家湾处)相呼应而名,是因此处码头处于张家湾运河段的上游。今改成“北码头”,而没有相呼应的“南码头”。

然而,在明代中期,此处夹运河设有东、西两座码头,分称为“东上码头”“西上码头”,形成自然村落后,就以码头分称村名。

清嘉庆十三年(1808)运河改道为今天的走向后,这里就不能再设码头了,但村名被保留下来,民国间,两个自然村落组成一个行政村,改名“上马头”。

皇木厂

说到张家湾,就不得不提皇木厂。“先有皇木厂,后有张家湾。”皇木厂的历史甚至比张家湾还要早200多年。

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大修皇宫、皇陵、皇家园林,需要大量的木材,这些木材源源不断地从云贵川采集而来,通过大运河运到通州。为了方便起见,通州专门设立了一个木材码头,并单独辟出了30多亩地来存放木材。时间长了,这里渐渐形成了一个自然村,名字就叫“木厂”,由于这里往来的都是修建皇家建筑的“皇木”,村名才演变成了“皇木厂”。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涉6个棚改村!通州这个古镇建设又有新动作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