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沙场怀壮志,岂甘俯首耻贪生。泉台笑看袁贼灭,铁马金戈唱大风。”这是作家季宇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群山呼啸》(人民文学出版社)中的诗句,读来令人热血沸腾,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感受到苍茫大别山腹地蕴藏的革命力量。
《群山呼啸》是一部战争题材作品。小说以大别山红色历史为背景,故事纵贯清末到新中国成立的半个世纪,以贺、卫两大家族的恩怨兴衰为线索,主要介绍了在大别山腹地古城“霍川”发生的一场矛盾冲突。这场冲突让贺、卫两家深陷其中,最终反目成仇。此时,大革命的巨浪袭来,各方力量乘势而起,两大家族也被裹挟其中。随着红色风暴席卷,一场承载了国仇家恨的较量在这片沧桑土地上拉开了序幕,贺廷勇、费伊蓉等一批青年才俊为了理想投笔从戎。小说通过几代人的命运沉浮,勾勒出革命战争年代的世间百态,全景式展现了大别山地区在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与兴衰,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图景。
《群山呼啸》以块面结构代替传统的线性结构,打破时间顺序,采用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方式。全书共34个章节,每个章节以一个人物为中心,多个人物轮番登场讲述故事,多视角叙述。这样的结构方式,让人物带动了故事。爷爷贺文贤代表的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一代人,大伯贺廷勇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代表,两代革命者最后在抗日战争的时代形势下团结在一起,完成了精神信仰的汇聚。另一方面,各章节内容随着人物和情节的变化而发展,每个章节 都留有悬念和伏笔。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近了故事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有一种亲近感,也使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作品又通过“我”的讲述,感悟革命年代的信仰、理想和价值追求,让历史更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群山呼啸》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独具匠心。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塑造有血有肉,矛盾冲突环环相扣。小说着重塑造了爷爷贺文贤这一形象。由于家族血案,贺文贤被迫离家出走,参加辛亥革命。然而,无休止的军阀混战让他的革命理想破灭。看不到曙光的贺文贤,后来在共产党人郑先滔的引导下参加了八路军,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之中。贺文贤在经历了迷惘和彷徨之后,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救国之路。
大伯贺廷勇这个形象也十分突出。贺廷勇在学校读书时受到中共地下党组织和进步思想的影响,先后参加了党领导的广州起义、大别山起义。红军长征后,他和战友们坚守大别山。虽然在这期间遇到了种种困难,但都没有影响他坚定的革命信仰。此外,小说还塑造了龚雨峰、郑先滔、史先生等人物,他们都是民族英雄,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展现了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家国情怀。
《群山呼啸》由作家季宇历时3年创作而成,通过记叙家族和个人的遭遇,折射出那个时代国家民族的兴衰命运,让红色历史与家族历史有机结合,个体命运与历史演变有效对接,写出了悲壮浩荡的民族史诗,突出了革命人物的英雄本色。
虽然革命先辈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大别山红色革命精神光照千秋。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把革命精神传承好、发扬好,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