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自主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认知水平的限制或思维方式的偏差而且产生思维阻碍,这时学生用心阅读教材,经常会使学生突破自己暂时的思维定势,豁然开朗,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快来看看吧!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读与想结合,读懂文本含义。阅读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读懂数学文本编写的意图。阅读的过程首先是求知欲的激发。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驱动学生进入认真独立思考状态。有了面对困惑的体验,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增强了阅读的动机。如我把一道枯燥乏味的文字题编成了一道数学小故事:自从上次乌龟和兔子赛跑之后,兔子一直感到很羞愧,总想找个机会和乌龟再比一次。这不,机会来了,森林里又要举行一次以“智力大比拼”为主题的活动。比赛开始了,第一道题:“最小的三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的和与差的积是多少?”老师要求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来做龟兔本次比赛的裁判。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让学生带着好奇心粗读题目,初步了解题意。此题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对有些学生来说读了一遍并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意思,其次是任务驱动。由于学生们肩负着裁判的重任,大家不能掉以轻心,所以需把题目再次认真的阅读。二次读题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阅读要求:题中要求的是什么?你会怎样计算?学生带着问题再读题目,边读边思考问题,并找出问题的答案。接着呈现龟兔各自的做法,龟:(100+10)×(100-10)=110×90=9900;兔:(100+99)×(100-99)=110×1=199。然后让学生三读给出的两种解题方法,做出裁判,并说明理由。最后再思考“100+99×100-99=199×1=199”这样写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
(二)读与画结合,帮助学生建模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新的学习中,学习者往往基于以往的经验去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新知识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而连接起来。而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无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必须经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动手、动脑内化成自己的理解。接着讲龟兔比赛的故事,比赛的第二题是:“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6千米,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4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一次兔子和乌龟都谨慎了起来,他俩都在认真地读题,唯独不同的是:乌龟用笔在题目上勾勾画画,而兔子没有。乌龟很快就解答完了,并说出他的理由:“解这道题时,我首先从读题开始,了解了其中的题意,并对里面的关键字眼‘同时’、‘相对’、‘相遇’,还有‘相距’作了相对应的标记。”‘同时’及‘相遇’说明两辆车用的时间是一样的;‘相对’及‘相距’说明两辆车从甲、乙两地出发再到相遇时两车所行的路程之和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而‘相距’一词说明相隔的距离。一辆车3小时行了多少千米?46×3=138(千米),另一辆车3小行了多少千米?54×3=162(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38+162=300(千米)。”乌龟刚说完,兔子也呈现出他的做法。他通过大脑对整道题的数量关系做出分析,但由于他没有进行相对应的标记,做起来可能相对要慢些。
(三)读与算结合,培养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应“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小学数学“数与代数” 领域中的不少结论,如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商不变的规律、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分数的性质、比的性质、比例的性质等内容都是极好的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素材,教师要抓住这些知识点的教学,通过的感性学习材料,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对简单问题进行归纳、类比、猜想,在发现规律、概括总结中提高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同时在运用规律、性质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可以在一年级时就开始培养的,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如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在学5以内的加减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想一想 ,填一填。 ●●●● ● 4+□=□ 1+□=□ 4+□=1+□ 学生计算后,可让他们读读上面的两道算式,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接着出示要求:再读上面的两道算式,思考为什么它们的得数会相同呢?学生会发现两个算式都有4和1,只不过是位置变了。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得出:4+1=1+4这一结论。再学生举出类的例子与同桌交流。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做下铺垫。而这一教学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再如:99-81=18 99-72=27 99-63=36这样的算式你还能写出哪些?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读一两遍后很难发现其中的规律,但他们会很快发现:被减数都是99。因而这道题需多读几遍,并需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通过多读又发现:减数与差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字互相交换了位置。是不是99减任何数,都可以呢?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同时进一步引发学生继续找出81、72、63之间的共同特点,它们都是9的倍数……。再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们最后发现:减数和差的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加刚好等于9。这时学生不仅写出99-45=54,还写出88-17=71,77-43=34,66-15=51等类似的算式。读算结合这一教学过程运用了类比的合情推理,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四)读与写结合,形成知识网络阅读学会知识,实践运用知识,整理提升知识。一个章节学完后,要求及时复习阅读,回忆学会了什么知识?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新旧知识有什么联系?还有什么疑问?等等。把自己的感悟简单地在数学课本上做个记录。一个单元结束后,要求学生针对本单元的的内容进行复习整理,这就要求学生翻阅数学课本,找到本单元中的知识重点、难点,一个学期结束后,更是要安排学生通读整本教材,对数学点之间进行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结构。通过一单元的阅读、一学期的阅读,学生经历了把书由“薄”读“厚”的过程,在复习时看着自己整理的知识网络图,又经历了由“厚”读“薄”的过程。回头再阅读(回忆加阅读)一是梳理和整理学过的知识,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模糊的知识清晰化;二是再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是一个加深知识理解,扩大知识联系,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过程。最后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见下图)。然后组织学生组内讲解、梳理练习内容,鼓励优秀学生在班内交流,以此来带动全体学生加深对复习内容的理解,激励后进学生讲解,为他们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当然,学生的讲解很有可能不够深入和全面,这就需要老师站出来对学生的讲解加以梳理、提炼与总结,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如下图:
探索数学阅读的教学方法
(一)、重视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速度快,即能对问题迅速作出反映。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可以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持久地加以训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借助各种手段,使学生的思维顺利地由具体向抽象过渡。久而久之,学生阅读文本信息时,就能自然地想到画几何图、线段图或列数量关系式等,思维的敏捷性得到了加强。
(二)、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能有主见地分析判断。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去质疑——探索——解疑,要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空间,从而锻炼思维的独创性。
(三)、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深入地钻研思考问题,不满足表面的认识,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准确把握的题目的重点和关键。对于概念、性质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逐句、逐字的推敲、剖析,直到弄懂其真正含义。让学生养成读书时动眼、动脑和动手的多种器官合成运作习惯。另外,要把与题中相近的概念加以比较、区分、总结、归纳,加深理解,整体把握,这样即见"树木",又见"森林"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把所学内容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四)、表扬鼓励,及时评价。
老师仍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成效作出激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更要注重其参与过程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老师可以结合每周的评价表,对孩子这一阶段"阅读"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应及时鼓励,对暂时比较落后的孩子,老师应及时注意到他们的进步,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和发展的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学生认真阅读数学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的引导。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不断播撒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具备自我学习的基本技能,以适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
高二数学教学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本学年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市教研室和组里的各种会议;能根据学科特点,通过自己订阅或者在网络上寻找国内外热点、重点新闻,及时领会和用于教学辅导;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同事研究业务,互相学习,配合默契,教学水平共同提高,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面临小升初,任务艰巨,为了整体利益,我们积极协调、灵活安排,受到学生的欢迎,并获得了很好的统考成绩,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
二、教育教学能力
首先,能认真把握教材——把大纲、课本、时政及时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地以新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提问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能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帮助学生学会求知、不断发展的目的。第三,尊重学生。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能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知能力,提出与学生自身水平相当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共同提高。因而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
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我在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新教材培训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另外,本人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有了心得体会就及时记下来与同事交流。
三、出勤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