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今天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1、《雨巷》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雨巷》在意象选用上的特点及好处是什么?

  《雨巷》中应该说有三个主要意象:“雨巷”、“我”和姑娘,这三个表面上看似并不特别的意象事实上深藏着一种极为特殊的时空关系,不仅使整首诗所营造的情境显得模糊、虚幻、迷离,更使得对诗的意义的理解也有了含混复杂的多义性,三个意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它们统一于一个空间画面内,而且有着同样的情感底色:“独自”、“彷徨”的“我”、“悠长”、“寂寥”、“颓圮”的“雨巷”和“哀怨”、“凄清”、“迷茫”的“姑娘”共同构成了一个黯淡、低沉,迷离而幽长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一种孤独、冷寂又带迷茫的情绪。这三个意象的空间关系又是动态的,三个意象在移动中彼此衬托相互呈现:移动是随着“姑娘”的“飘过”展开的,在这种轻缓的“飘过”中,“姑娘”展演着她的颜色、眼光、气味和姿态,“雨巷”也逐渐因为不断绵延的“悠长”、“雨的哀曲”和“颓圮的篱墙”变得更为具体,而“我”的期待和梦想、失望和迷茫随着“姑娘”的身影隐隐显显。

  这使“雨巷”内的空间关系同样也构成了一种回复,开始“姑娘”离我像梦一样遥远,然后她近了,“我”甚至闻到了她的芬芳,感受到她的惆怅,接着她又远了散了,这种回复的审美功能和音韵及语法上的完全一样,正是这种意象之间多重复杂的关系。

2.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3.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遗】

  1、遗留: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2、赠送,读(wèi):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当】

  1、对着,面对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应当: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孔雀东南飞》)

  3、处于某个地方或时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4.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今王鼓乐于此

  无所事事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三、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

  古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归纳古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归纳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相如廷斥之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如: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

  君将哀而生之乎

  不及物动词未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这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俯身散马蹄

  再有,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足以荣汝身

  名词的使动用法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如: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古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归纳语文知识

  舍相如广成传舍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如:

  成以其小,劣之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趣舍万殊(通“取”。教材注释为:趣,趋,趋向,取向。)

  2.一词多义

  (1)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2)一

  其致一也(统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群贤毕至(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年)

  况修短随化(寿命的长(短))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驰)

  所以兴怀(使……兴起)

  二、文言虚词

  1.以

  (1)介词,把。引以为流觞曲水

  (2)介词,因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连词,用来。亦足以畅叙幽情

  2.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介词,对或在。暂得于己

  (3)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当其欣于所遇

  (4)介词,到。终期于尽

  3.为

  (1)动词,作为,当作。引以为流觞曲水

  (2)动词,成为。已为陈迹

  4.之

  (1)结构助词,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仰观宇宙之大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动词,到,往。及其所之既倦(所之:所喜爱的事物)

  (5)代词,它。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

  当其欣于所遇

  及其所之既倦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