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三# 导语】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高三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助你金榜题名!

1.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1、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3、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4、(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

  5、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

  6、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7、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8、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者……也”表判断。译文: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你签订条约来回报太子。)

  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译文:将军的父母以及宗族,全被杀死或收入官府做奴婢。)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译文: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11、燕王拜送于庭(“于”表示状语后置。译文:燕王亲自在朝堂上行了礼送出来。)

  1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译文: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门客。)

  1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译文: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们,不能携带任何兵器。)

  14、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为”后省去了代词宾语“之”。译文:蒙嘉就替荆轲先对秦王说。)

  15、使毕使于前(第一个“使”后省去了宾语“之”。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自己的使命。)

  16、客何为者?(何为─为何。译文:来人是干什么的?)

  17、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品)?)

  18、沛公安在?(安在─在安。译文:沛公在哪里?)

  19、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译文:不是这样,我(项羽)怎么会到这地步呢?)

  20、具告以事(告以事——以事告。译文: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

  21、贪于财货(于财货贪。译文:贪图财货。)

  22、此天子气也。(判断句。译文:这是天子的云气。)

  2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译文: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24、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译文:亚父就是范增。)

  2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译文: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2.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过秦论》

  一、通假字

  1.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举起)

  3.非抗于九国之师(抗,通“亢”,高,引申为强大)

  4.孝公既没(没,通“殁”,死)

  5.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

  6.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8.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大声呵斥)

  9.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

  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弱点,毛病)

  二、古今异义

  1.国家

  古义:指诸侯封地(诸侯国),大夫封地(家);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全国)

  2.爱人

  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

  3.以为

  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4.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5.河

  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

  6.橹

  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7.池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8.赢

  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9.以致

  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3.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威振四海。(振:通“震”,震慑。)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赢粮而景从。(景:古“影”,像影子一样。)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所守或匪亲。(匪:通“非”,不是。)

4.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诗经》两首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

  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

  2、以:

  把,介词。如:秋以为期。

  而,连词。如:以望复关。

  3、作:

  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5.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

  2.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形作动)

  4.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逼迫(形作动)

  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使……破损;用婉言(名作状)

  6.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名作动)

  7.(相如)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归璧于赵。穿衣(名作动);藏在怀里(名作动);使……归还

  8.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在朝廷上(名作状);让……回去(使动)

  9.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名作动)

  10.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名作动)

  1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以……为羞

  1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把……放在前(后)

  13.号千有余邸。号称(名作动)

  1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以……为小(形意动)

  15.微风鼓浪,水石相搏。振动(名作动)

  16.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鸣(发出声音)

  17.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乘船(名作状)

  18.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凭眼,凭耳(名作状)

  19.枹止响腾。敲打(名作动)

  20.矢交坠兮士争先。当先锋(形作动)

  21.霾两轮兮絷四马。用绳子系住(名作动)

  22.三岁贯女,莫我肯德。施恩德(名作动)

  23.且贰于楚也。有贰心(名作动)

  24.近世寇来公豪侈冠一时。位居第一(名作动)

  25.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使……亏损

  2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形作动)

  27.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取直(形作动);使……弯曲

  2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走得快;游水

  29.木受绳则直。用木绳量过(名作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