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过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线阅读地址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自杀的念头什么时候开始在脑
毕淑敏说过,人生本来没有什么意义,那么,我们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生找一个意义!这句话应该和本书的观点不谋而合。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自杀的念头,不愿意活下去,无非不过就是对生存产生了厌倦(人很容易对一件事情产生厌倦,包括活着这件事),一种深刻的失落感无意义感在体内滋长,看什么都无意义,看什么都没意思,活着既然如此没意思,还不如早早去阎王那报到。究其一生,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是在这种无意义感中挣扎着走完了一生,实在无法忍受的,就提前退场,当然,也是少数,更多的人呢,似乎是找到了所谓的意义,当然,也不排除其中有些是在挣扎着。
弗兰克尔是幸运的,上天选定他活下来,就是要给他受过的苦难一个意义。他的双亲、妻子、孩子都在纳粹集中营死去,本书中只是在后记中偶尔提及,前面大篇章一字未写。我想着,他本可以借助文字宣泄自己所受的苦难,可他没有,全文反而流露出一种平静的语调,冷静又感恩,这是很难得的。相比好多“文革”后的作品的感伤、愤怒,甚至仇恨,我们可以看到弗兰克尔的理性,面对残酷暴行的坦然剖析和平静接受。这是本书给我的第一个比较大的触动。
第二个似乎是反思。
我之所以没有自杀,或者说自杀未遂。还有好多人像我一样还如此这般活着。除却软弱,还有一个原因大概就是亲人都健在,他们的存在使得我们的活着有了一种责任感,简而言之,我们活着的很大一个动力就是,为他们而活着。现在看,这大概只是触及到了一点,为他们只是生命向度里的一个层次。这也是弗兰克尔意义疗法的第二个方式。这个层次重要吗?依据中国群体观念,太重要了。中国人的思维里就是舍掉自我服务大众。所以事实上,好多人活到了最后还不是真正为自己而活(不能理解为狭隘的自私),说出来似乎有些悲哀。
弗兰克尔失去了所有亲人,最后还是活下来了,他靠意义疗法的第一层(做好事情或投入事业)和第三层(改变对苦难的态度,学会把它看成机会和历练),找到了意义,既是目的,也是方法,既完成自救,也向人们呈现了他救。第一个层次好理解,我们所谈的理想、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不就是这个嘛,这似乎是外在的,人们通过把自己扔在一件事情中全身心投入进而等事情成功事业有成时证明自己的存在,里面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就是意义。这是太普通太常见的意义寻求。
而第三层,从苦难中寻求意义大概就被人们忽略了。当然,身处苦难之中并顽强坚持下来的人可不会这样说。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可以承受任何环境。把一个人置于无边的苦难中,他体内的承受苦难的潜力自然而然得以激发。这告诉了我们一种态度,其实也是为活着树立了一个意义,人是可以战胜任何苦难的!不悲观,不消极,不厌世,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苦难面对人生。这更多是内在的,却是最为重要的!
所以,此书给我们的启示大概可以组成这样一种布局,有了无意义感,就是寻求意义,对外执着于一件事全身心投入实现价值,对内锤炼内心面对苦难的能力,还要学会爱家人朋友。当然,这三者是可以融合进行的,如果全部实现,你就是人生的大赢家。
或许还有个问题值得一思,那些还未有感到人生无意义的人们怎么办?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幸福总会降临的,成功也同样:常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希望你们的一切行为服从良心,并用知识去实现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然是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注意,我说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正是由于这种不关注,成功将降临于你。”
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意义疗法的确让患者直面并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让他意识到这一意义会大大增强他克服神经官能症的能力。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不论是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还是需要面对的他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不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但幸福也不是能够强求的,它只能是结果。人们一定要有理由才能幸福起来。一旦找到了那个理由,他自然而然会感到幸福。人类不是在追求幸福,而是通过实现内在潜藏于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意义来追寻幸福的理由。
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其他个人选择、行动、关系、爱好甚至简单的快乐也能赋予生命以意义。那么,为什么一些人觉得自己如此空虚?弗兰克尔的智慧尤其值得一提:这就是个人如何看待各种挑战与机遇的态度问题。积极的态度既可使人备感欢乐与满足,也能使人经受苦难和挫折。消极的态度则会加剧痛苦,削弱快乐、幸福和满足感,甚至导致抑郁或疾病。
弗兰克尔给那些追寻生存困境之答案的读者提出一个关键性指令:他不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而是告诉人们为什么他们必须那么做。
“您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作者提出的意义疗法,很有意思。个人理解“意义疗法”的价值是“修正”自己。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是把自己变得更“健康”。是的,“意义疗法”是将自己一些并不正确的认知而产生的痛苦修正的方法。
作者谈意义疗法的基石是:记忆决定人格。
他提到一个例子,孩子在5岁时就已经建立起一个自我规范的行为模式,而他的更早最初记忆决定了他的初始人格。比如人们的童年阴影导致许多心理问题,童年缺乏安全感而导致为人处事淡薄等等。
现实的我们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我们自身编织的故事的产物。但在自己编织记忆之网的过程中,自己有过并不愉快的经历或是不如意的记忆,那些回忆碎片在“错误的逻辑总结”下可能导致并不正确的思想甚至很傻很天真的认知习惯。而由于记忆惯性,错误观点无法及时得到纠正,那么走向错误终点几乎会是必然的。
你还能忆起你最初的记忆么?你对于过去的理解是什么?那些能够想起来的有幸福的,也有不幸的。但如果能时常审视自我,与那个沉在河底如砂金般的深沉自我和解,或许如此,就不必那般艰难满是悲伤的生活着。
那一夜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那一天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飞鸟集》
有时,我们发现即使我们如此勇敢拥抱苦难,依然会发现苦难不可消除,甚至自己还会被那些苦难打垮。我们深知的是:让我们痛苦的不是苦难,而是觉得自己的苦难没有意义,如同人生不值得过一般,虚无与厌世曾逼得自己快要发疯,但即便如此,人生真的是不必要谎言吗?
人生的意义不能期盼以现在的自己就能得到一个答案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断从经历中挖掘宝藏的,偶尔自己对于意义的理解“挖”的不够深。
什么是苦难的意义?
引用芥川龙之介说的一句话:“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常常微笑,不论好的坏的记忆,这些都是“自我”的一部分。即便那些糟糕的苦难,也是在时间的沉淀中诞生出闪亮的自我。
作者认为找到苦难的意义是为避免自身堕入“抑郁”“成瘾依赖”“侵犯”的“存在之虚无”中,人不是为了快乐的活着,以快乐为目的的活着不可避免的陷入麻木的境地。不要为了寻找意义而找意义,也不是为苦难找闪光点自我安慰。实现幸福的诀窍是自我超越。
总的来说,这本书谈了意义的重要性,意义疗法的价值,让人们要与自己心灵对话,与过去和解,但不要沉湎于过去,惟有未来才是目的。